| 工具

宫颈原位腺癌

Adeno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Uterine Cervix

更新时间:2017-08-21 14:43:29

同义词(或曾用名):高级别宫颈腺上皮内瘤变

概述:

宫颈腺上皮病变,细胞形态具有恶性特征,有明显发展为浸润性腺癌的风险

发病部位:宫颈

诊断要点:

1. 可局灶性、多灶性或弥漫性累及腺体,通常表现为腺体的正常上皮突然被非典型柱状上皮细胞代替;

2. 腺体多数呈外翻性和复杂的内翻性乳头状内折,局灶可见筛孔状结构;

3. 非典型细胞拥挤,假复层,形成双层或多层排列;

4. 细胞拉长,雪茄状,核深染,染色质粗颗粒状,核仁不明显,细胞质明显减少,仅见少许细胞内黏液,导致核/质比增加;

5. 核分裂像和凋亡小体常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6. P16染色弥漫强阳性;

7. 腺体轮廓清楚、规则、圆滑,无间质促结缔组织增生;

8. 有些病例表现为小肠黏膜的特征,可见杯状细胞,有时可见潘氏细胞甚至神经内分泌细胞;

9. 个别病例可表现为结肠型,通常与典型宫颈管型AIS伴发,杯状细胞含有O-乙酰涎黏蛋白,是肠型分化的标记物;

10. 可见到子宫内膜样AIS和其他更为少见的类型,如腺鳞型、绒毛管状型及透明细胞型AIS;

11. 宫颈原位腺癌的分型:2020年WHO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将宫颈原位腺癌分为HPV相关型HPV无关型两种

12. 早期间质浸润的判断:

1) 间质促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

2) 腺体深度超过正常腺体分布范围;

3) 腺体紧邻血管;

4) 间质中见单个细胞腺上皮。

鉴别诊断:

浸润性腺癌出现下列特征应怀疑有浸润癌的可能:

1. 间质促结缔组织增生或炎症反应;

2. 旺盛的腺体出芽;

3. 广泛的筛孔状结构;

4. 局灶性腺体融合或背靠背现象;

5. 宫颈管表面形成的外生性乳头状突起。

修复性/反应性非典型腺体

1. 伴明显的炎症;

2. 假复层排列也不明显;

3. 细胞具明显核仁;

4. 无或少见核分裂像;

5. P16阴性或仅少数细胞阳性。

Arias-Stella反应的腺体

1. 仅有单层大而深染的细胞核,核常突人腺腔内(即靴钉样细胞);

2. 无核分裂像;

3. P16阴性或仅少数细胞阳性。

微腺体增生

1. 腺体密集、小而一致;

2. 无假复层排列;

3. 缺乏明显的核异型性,核分裂像很少;

4. 常黏液分泌旺盛;

5. P16阴性或仅少数细胞阳性。

非典型微腺体增生

1. 形成实性上皮团,细胞非典型性明显;

2. 总是含有微腺体增生的典型区域;

3. P16阴性或仅少数细胞阳性。

中肾管残余

1. 细胞核形态温和,无核分裂像;

2. P16阴性或仅少数细胞阳性。

输卵管上皮化生:偶尔可见细胞核增大、染色质粗糙,但P16阴性或局灶细胞阳性可与原癌腺癌鉴别。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

大伽病理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广告与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管理 | 网站地图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大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联系电话:13396585932

大伽病理网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9012671号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