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具

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瘤

sclerosing polycystic adenoma of the salivary glands

夏成青

更新时间:2022-09-21 07:59:46

同义词(或曾用名):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

概述:

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clerosing polycystic adenosis,SPA)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以前被认为是一种留样病变。由于近年的研究表明,该病变恒定发生PI3通路基因突变(PTEN突变最常见),因此第五版WHO头颈肿瘤分类将其定性为肿瘤,并将其名称改为硬化性多囊性腺瘤(sclerosing polycystic adenoma)。

诊断要点:

1. 罕见,平均发病年龄40岁(7-84岁),80%的病例位于腮腺,偶尔累及鼻窦、下颌腺和泪腺。

2. 大体上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结节,常有包膜,1-12cm,切面囊实性,实性区域呈小叶状形态。

3. 组织学上由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导管、囊状(导管扩张所致)结构及腺泡构成。

4. 导管可表现为囊状、实性、筛状和微乳头状,上皮细胞扁平-圆柱状,顶浆分泌(大汗腺化生)或泡沫状或空泡状胞质。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导管周围包绕肌上皮细胞,类似导管内癌。

5. 腺泡上皮胞质内含有大的明亮嗜酸性颗粒状或球状结构,该结构为硬化性多囊性腺瘤的标志性的结构

6. 间质为多少不等的硬化的胶原纤维,常伴局灶性淋巴样细胞聚集。

7. SPA罕见与侵袭性癌相伴。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肌上皮细胞表达SOX10、SMA、p40、calponin,腺上皮AR、GCDFP-15阳性。PTEN常在导管和腺泡上皮中丢失,但在肌上皮细胞中不丢失。

鉴别诊断:

硬化性微囊性腺癌:缺乏胞质内含大的嗜酸性颗粒或球的腺泡细胞构成的腺泡。

预后:

10%的未切除干净或多灶病例可复发。

治疗:

手术完整切除。

参考文献:

2022第五版WHO头颈部肿瘤分类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

大伽病理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广告与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管理 | 网站地图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大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联系电话:13396585932

大伽病理网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9012671号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