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罕见,占所有类型肾细胞癌的比例<1%;发病年龄13~82岁(平均约58岁),女性好发,女/男约3:1;肿瘤通常位于肾皮质,边界清楚,灰或浅褐色,切面实性,质地均一;
2.低倍镜肿瘤肿瘤界限清楚,可见纤维性假包膜。
3. 肿瘤由紧密排列的小管或索状结构,小管伸展或相互融合,与梭形细胞有移行是其特征性改变;
4.小管或索状排列的细胞较小,圆而一致,呈立方状或卵圆形,核级别低,局灶可显示胞浆透明、嗜酸性改变或胞质空泡形成,少数病例可见高级别瘤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偶尔可发生肉瘤样转化;
5. 部分病例可见发育顿挫的乳头状结构,可见纤维血管轴心;
6.间质具有嗜碱性-嗜酸性黏液,多少不等,常呈泡沫样外观,部分病例黏液叶非常稀少,成为少黏液或寡黏液型,间质常见出血、泡沫细胞聚集、砂粒体形成和慢性炎症浸润。
7. 一般无促结缔组织增生间质反应、无侵袭性生长、无鞋钉样细胞。
集合管癌:浸润性生长, 高级别核及促结缔组织反应等不同于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后肾腺瘤:无梭形细胞成分及黏液间质,WT1、 CD57阳性, AMACR、CK7 阴性。
乳头状肾细胞癌伴低级别梭形细胞灶:乳头结构形成完好,遗传学上存在7号和17号染色体获得以及Y染色体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