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典型乳头状瘤具有多少不等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区域,在此背景上出现区域性非典型导管增生;
2. 非典型导管增生的区域可见小灶性大小、形态一致的上皮细胞增生并伴有规则筛孔状结构。这些细胞体积较小,核一般圆形,分布均匀,边界清楚;
3. 非典型增生区域应小于整个病变的三分之一或直径小于3mm;
4. 非典型导管增生区域肌上皮缺失,但在残存的良性乳头状瘤区域和受累管腔周围存在肌上皮;
5. 非典型增生区域肌上皮染色(p63、SMMHC、CD10、calponin)阴性;不表达高分子量角蛋白(CK5/6),但表达ER。
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无非典型导管增生区域。
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原位癌:具有非典型导管增生或低级别导管原位癌区域且范围大于或等于整个病变的三分之一或直径大于3mm,但小于整个病变面积的90%。
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整个病变应由低级导管原位癌构成,不应有良性乳头状瘤成分。
4.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浸润性病灶的形状与周围良性导管的分支或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不同,与间质的分界面形状多不规则或有成角轮廓。p63蛋白和肌球蛋白重链等肌上皮细胞标记物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