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
急性髓系白血病伴inv(16)(p13;1q22) 或t(16;16) (p13.1; q22);CBFB-MYH11
作者:
查宏斌,陈红梅,夏成青
英文名称: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inv(16)(p13.1q22) or t(16;16)(p13;q22);CBFB-MYH11
概述:
急性髓系白血病伴inv(16)(p13.1q22) 或 t(16;16)(p13;q22);CBFB-MYH11通常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粒-单核分化,并含有异常噬酸粒细胞成分。
诊断要点:
  1. 约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5-8%,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较年轻患者相对常见,可表现为髓细胞肉瘤(初诊或复发)。
  2. 形态学常显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当于FAB分类的M4,或M4EO。
  3. 外周血:可见母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计数可为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增多,形态一般正常。
  4. 骨髓细胞学:显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形态血特征,嗜酸粒细胞也不同程度增生,嗜中性粒细胞相对较少,可有嗜碱粒细胞;母细胞和幼单核细胞增加,但二者总和并不总是达到或多于20%(不影响对此病的定义和诊断)。嗜酸粒细胞常表现不同分化阶段,最突出异常是早期噬酸性粒细胞含有较大、紫色、不成熟嗜酸性颗粒。多数不病例可见异常噬酸细胞,但有些病例异常噬酸细胞很少,难以找到。偶而无噬酸性粒细胞,仅见中性粒细胞而无单核细胞成分,或仅有单核分化成分。
  5. 骨髓活检:骨髓增生活跃,形态异常同骨髓涂片。
  6. 免疫表型:母细胞常有多群。高表达CD34、CD117不成熟母细胞和粒系分化群(表达CD13、CD33、CD15、CD65、MPO; 单核细胞分化细胞群(表达CD14、CD4、CD11b、CD11c、CD64、CD36、lysozyme;抗原分化不同步经常出现,常伴CD2表达,但不具有特异性。
  7. 细胞化学染色:异常噬酸性粒细胞CAE弱阳性(正常噬酸性粒细胞阴性),至少3% 原始细胞MPO阳性,单核成分NSE阳性(有的病例较弱或阴性)。
  8. 遗传学:最常见inv(16)(p13.1q22),其次t(16;16)(p13.1;q22),两者均导致位于16q22的CBFB基因和位于16p13.1的MYH11基因融合CBFB-MYH11,前者常规细胞遗传学难以发现,可用FISH或RT-PCR方法检测;40%病例伴其它染色体异常:+22,+8(各占10-15%) ;del(7q)或+21(5%),22三体较有特异性。超过90%病例有继发性基因突变,其中30-40%为KIT突,其它基因突变包括KRAS、NRAS、FLT3、ASXL2。

鉴别诊断:
1.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其形态学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伴inv(16)(p13.1q22) 或 t(16;16)(p13;q22);CBFB-MYH11有相似之处,表现为粒-单核细胞增生;也可以有噬酸性粒细胞增高,但形态基本正常,一般不含异常颗粒。无特异性遗传学异常,常见非特异性改变为+8。
2.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伴母细胞增高:极少数急性髓系白血病伴inv(16)(p13.1q22) 或 t(16;16)(p13;q22);CBFB-MYH11的病例母细胞/幼单核细胞计数低于20%,此时需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伴母细胞增高相鉴别,后二者不含形态异常噬酸粒细胞,遗传学检查无inv(16)(p13.1q22) 或 t(16;16)(p13;q22);CBFB-MYH11。
预后:
急性髓系白血病伴inv(16)(p13.1q22)或t(16;16)(p13.1;q22)具有较长的完全缓解期。KIT突变复发率高,预后差,FLT3突变预后也不好, +22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