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
甲状腺细针穿刺后改变
英文名称:
Post Fine-Needle Aspiration Changes Of Thyroid
概述:
甲状腺细针穿刺(FNAB)引起的反应性改变。
发病部位:
甲状腺。
诊断要点:

1.  穿刺后改变包括急性或慢性改变。
1)急性改变常见于穿刺后3周之内,新鲜出血、陈旧性出血伴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及肉芽组织。其他改变可见局灶滤泡破坏、囊性变、针道周边的反应性不典型(核增大伴核染色质透亮)改变及坏死、核分裂像增多。
2)慢性改变一般发生于穿刺后3周以上,包括纤维化、梗死、化生(鳞状及嗜酸性)、泡沫细胞、囊性改变伴假浸润性生长方式;
3)血管的改变包括肿瘤细胞植入或浸润,表现为肿瘤细胞漂浮在管腔内而非黏附于血管壁,扩张的管腔伴血栓形成、机化或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可出现内皮细胞不典型性。

2.  腺瘤样结节穿刺后改变包括伴或不伴乳头的囊形成、纤维化、钙化、胆固醇肉芽肿形成、核不典型性。伴有嗜酸细胞(如化生、滤泡腺瘤、滤泡癌及乳头状癌)的病变穿刺之后可见出血(新鲜及陈旧)、梗死、坏死及乳头状结构。

3.  穿刺后滤泡性腺瘤可局部或全部梗死,通常为凝固性坏死伴出血及炎细胞浸润。尽管细胞坏死时病变的组织结构尚保持,梗死给病变性质的识别仍带来困难。

4.  残余组织的边缘可出现显著反应性核不典型性。

5.  随时间的推移,可出现肉芽组织及巨噬细胞(泡沫细胞)。

6.  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或增生表现为结节状、界限清,无包膜包裹,梭形细胞生长活跃仅限于先前甲状腺病变的中心部分,细胞形态温和,可见大量核分裂,不等量的细胞伴轻度核多形性,核分裂罕见,温和梭形细胞伴丰富的薄壁血管及慢性炎细胞渗出。

图片:

显示针道:出血


针道周围组织细胞增生


高倍;显示组织细胞及增生血管


灶状鳞状上皮化生


高倍:显示化生的鳞状上皮

鉴别诊断:

1. 血管肿瘤:反应性血管的改变提示血管肿瘤的可能,FNAB之后血管的改变包括广泛扩张及腔内充血,乳头状内皮增生。甲状腺内血管肿瘤可能包括血管瘤及血管肉瘤。下列因素可帮助不会将反应性血管改变误认为是甲状腺血管肿瘤,首先甲状腺原发性血管肿瘤少见,可见FNAB之后其他非血管的反应性改变,FNAB到手术存在时间间隔,一般间隔时间较短,加上最近的FNAB病史可帮助诊断反应性改变,而非肿瘤性改变。

2. 乳头状甲状腺癌:缺乏乳头状癌的诊断性核特点。

3. 未分化(间变)甲状腺癌:一般见于老年人,表现为 致密细胞增生伴核显著多形性、核分裂增多(包括不典型核分裂)、坏死及浸润性生长。

4. 肉瘤:发生在甲状腺的肉瘤少见,包括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肉瘤细胞细胞密度高,伴显著核多形性、核分裂增加、不典型       核分裂及坏死。血管肉瘤的CD31, CD34, factor VIII-related antigen, ERG, FLI1均阳性,平滑肌肉瘤SMA阳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的S100 及SOX10阴性或阳性,低级别MPNST弥漫阳性,而高级别MPNST呈局灶阳性或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