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
甲状腺腺瘤样结节
英文名称:
Adenomatoid Nodule Of Thyroid
概述:
甲状腺激素分泌受损及(或)TSH分泌增多导致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呈非对称性多结节状,“结节性甲状腺肿”为非特异性临床术语,意味着甲状腺增大,不是一个手术病理诊断。
诊断要点:

1. 不足5%的患者临床可检测到结节。在尸检中比例偏高,若微结节包括在内可高达50%。在缺碘饮食的地区发病率最高,也可能与过多碘摄入有关。发病年龄广泛,一般位于成年人,发病高峰为50-70岁,男女发病之比约1:5-10。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增大,常呈非对称结节状,常规体检中可被发现,少数可见喘鸣(支气管受压)、声音嘶哑(反复喉部神经受累)或吞咽困难。若存在纵膈甲状腺肿,可见上腔静脉综合征。症状及体征一般逐渐出现,若快速增大一般是由于病变内出血导致。实验室检测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少数可见甲状腺功能亢进(毒性甲状腺肿)。

2. 大体上不等大小的多结节增大,甲状腺外形轮廓扭曲。切面可见结节、出血及胶状胶质溢出,反光或半透明,肉样至牛肉样,可见退行性/继发性改变(出血、中央瘢痕、纤维假包膜、囊性改变、钙化或化生骨形成),大小从微观至巨大(可达35cm)。

3. 组织上显著的结节状,周围的实质细胞可受压。结节缺乏包膜,周围呈宽推挤样边缘,纤维化的假包膜缺乏弹性纤维及缺乏含有平滑肌壁的血管,纤维化可界限清楚,但趋向于不规则及不完整。整个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多数结节含有伴胶质的大滤泡扩张,滤泡亦可表现为无胶质的小至显著扩张,可见明显乳头状突起,乳头呈非复杂简单型、无分枝改变,胞核圆形、位于基底部,染色质粗及致密,细胞具有极性。部分结节细胞丰富(实性及微滤泡)及胶质较少。内衬扁平及上皮细胞、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胞浆内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显著嗜酸改变(核增大及轮廓不规则、空泡状核及显著的核仁)及透明细胞或印戒样空泡。继发性改变常见出血及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机化后显示内皮增生(类似于血管内乳头状内皮增生);囊性改变含大量组织细胞;胆固醇结晶;结节中心纤维化;肉芽组织反应;营养不良性钙化;细针穿刺后的骤然线样破坏。化生性改变可见骨化生、软骨化生、鳞状上皮化生及脂肪化生。亦可见慢性、急性及或肉芽肿性炎。

鉴别诊断:

1. 滤泡性腺瘤:单一结节,周围可见伴有平滑肌壁的血管的增厚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膜,组织形态常单一,压迫周围的甲状腺实质,胶质较少,缺乏退行性变及胶质湖。两者病变可并存,若出现没有浸润的多个滤泡结节应该归入腺瘤样结节的范畴。

2. 乳头状癌:乳头状癌可能与腺瘤样结节之间有重叠,出现细胞增大,极性消失,细胞拥挤重叠,核增大,核轮廓不规则,核沟,核内浆样包涵体,核染色质透亮。单个结节中在多个不同的独立区域(尤其是外周)出现乳头状癌核的特点,整个肿瘤应诊断为乳头状癌。galectin-3、MSG1 (CITED-1)及HBME-1 或分子检测 (BRAF 突变) 可帮助诊断。

3. 滤泡癌:包膜包裹性肿瘤,包膜厚薄不一,显示包膜及(或)血管浸润,分子检测PAX8/PPARG [γ]可有一定的价值。

4. 激素合成障碍性甲状腺肿:大体上与腺瘤样结节类似,但胶质常较少或缺席,结节之间可见多形性核。

5. 转移性癌:可见乳头状癌胞核的特点。

6. 淀粉样甲状腺肿:细长的血管,鳞状上皮化生,脂肪化生及血管周围淀粉样物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