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常见,平均发病年龄约60-70岁,男女发病之比约4:1。临床上可见声音嘶哑及气道阻塞,及相对少见的吞咽困难、喉痛、咳嗽及 咯血,常见多灶(同步或异时)。
2. 大体上呈息肉样、外生性、乳头状或蕈伞样,质软至硬,易碎。ESCC平均1.5cm,PSCC平均1cm。
3. 乳头状鳞状细胞癌呈多个细指样乳头状突起,乳头含有纤维血管轴心及周围被覆肿瘤上皮,横切面呈“芹菜杆”样。
4. 外生性鳞状细胞癌呈宽基底、球状外生状生长,圆形、菜花样,切面可见中间的纤维血管轴心及周围叶状结构。
5. 恶性鳞状上皮增生以外生性或乳头状结构为主(> 70%),结构可重叠及共存。可见明确的恶性细胞形态的证据,表面角化局限、结构紊乱、细胞极性改变,核增大、核浆比高及显著核仁,大量不成熟的基底样细胞,大量核分裂(包括不典型核分裂),局灶可见坏死。
6. 可发现局部间质浸润,浸润一般比较表浅,无外周神经、血管及骨或软管的浸润,可呈巢状浸润或单个细胞散在浸润。
7. 常可见挖空不典型性,核染色深、锯齿样及周围可见空晕,胞界清晰。
1. 疣状鳞状细胞癌 :教堂塔尖样角化,分化成熟,多形性及核分裂有限。 宽的推挤样浸润伴反向角化的隐窝样角质囊肿。
2. 乳头状增生: 缺乏纤维血管轴心、多形性,无不典型核分裂。
3. 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非复杂性乳头,缺乏多形性、浸润、坏死及不典型核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