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
乳腺筛状癌
作者:
吕淑华 刘正智 赵明
英文名称:
Breast Cribriform Carcinoma
同义词(或曾用名):
浸润性导管癌
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几乎全部阳性(≥95%的病例阳性):

CAM 5.2、CK18、CK19

通常阳性(<95%,≥75%的病例阳性):

ER、EpCAM

几乎全部阴性(<5%的病例阳性):

BRCA1、OCT4、P53、P63、CK14、CK5/6、E-cadherin、Vimentin、SMA
概述:
属于乳腺特殊型癌,以筛状结构为主要特点,可混有<50%的小管癌成分,生物学行为与小管癌类似,预后极佳。
发病部位:
乳腺
诊断要点:

1.结缔组织增生背景上见岛状或成角的细胞巢浸润性生长,具不规则筛孔状结构;顶浆突起常见,常见纤维母细胞性间质和巢周的收缩裂隙;

2.细胞小到中等大,细胞核大小一致,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类型小管癌中的肿瘤细胞;

3.细胞无明显多形性,无高级别核细胞,有时可见组织细胞起源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4.核分裂像少见;

5.缺乏肌上皮细胞,常伴有筛状型导管原位癌;

6.当90%或以上区域为筛状结构时方诊断筛状癌,可以包括<50%的小管癌成分,如果肿瘤组织中含有10-49%的其他类型乳腺癌(小管癌除外)成分时归类为混合性癌。


图片:

HE:结缔组织增生背景上见浸润性生长的岛状细胞巢。


HE:细胞巢呈不规则筛孔状结构。


HE:可见一些顶浆凸起。


IHC:P63显示细胞巢周围缺失肌上皮。


IHC:ER肿瘤细胞阳性。


IHC:PR肿瘤细胞阳性。


大小不等的致密筛状结构分布于肌纤维母细胞性间质之中


筛状结构组织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形态温和,罕见核分裂象,偶见坏死


CK5/6肌上皮完全消失


SMA肌上皮完全消失


P63肌上皮完全消失


部分筛状结构可见明显的收缩裂隙


浸润性筛状癌可伴有浸润性小管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与小管癌一样,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同属于“管腔A型”,均一致表达ER,缺乏HER-2表达。
鉴别诊断:

1.腺样囊性癌:乳腺筛状癌和腺样囊性癌都是筛状模式的浸润性癌,二者区别为:

1)腺样囊性癌具有两种细胞成分及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P63免疫染色阳性,筛状癌细胞成分单一,只有腺上皮一种;

2)腺样囊性癌囊内可见基底膜样物质或粘液样分泌物,筛状癌无基底膜样物质或粘液样分泌物;

3)腺样囊性癌通常ER、PR阴性,CD117阳性,而筛状癌则ER、PR常阳性,CD117通常阴性。


2.胶原小体病:

1)胶原小体病致密的嗜酸性分泌物,非囊性结构,筛状癌为筛孔状结构;

2)胶原小体病细胞巢界限清楚,无间质浸润,筛状癌细胞巢不规则,伴有间质浸润。


3.筛状导管原位癌:

1)筛状导管原位癌细胞巢规则,界限清楚,无间质浸润,而筛状癌细胞巢不规则,可见肌纤维母细胞性间质反应;

2)筛状导管原位癌肌上皮存在,而筛状癌缺乏肌上皮细胞。



分子标记:与小管癌一样,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同属于“管腔A型”,均一致表达ER,缺乏HER-2表达。


预后:
与小管癌一样,浸润性筛状癌 患者具有非常好的临床预后,10年生存率为99%-100%。
参考文献:

Marzullo F, Zito FA, Marzullo A, et al. Infiltrating cribriform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A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5 cases. Eur J Gynaecol Oncol. 1996;17(3):228‐231.

Page DL, Dixon JM, Anderson TJ, Lee D, Stewart HJ. Invasive cribriform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Histopathology. 1983;7(4):525‐536.

Cong Y, Qiao G, Zou H, et al. Invasive cribriform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A report of nine cas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col Lett. 2015;9(4):1753‐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