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及形态学
多数病例发病年龄为70~80岁左右,但年轻人也可发病。男女比例约1:1。常见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相关症状,其它主要不适通常与脾大有关。
白细胞数总是≥13×109/L,中位数范围24~96X109/L,一些患者白细胞数>300×109/L。原始细胞通常<5%,总是<20%。不成熟中性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占白细胞的10%或以上。单核细胞绝对数可以增高,但小于白细胞的10%。aCML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显著的粒细胞异形性, 如胞质少颗粒、核异常分叶(包括Pelger-Huet样异常)、异常块状染色质(其中异常染色体粗块综合征的病例可认为是aCML的变异型)。红细胞也可有异形,血小板计数不等,但常有明显减少。骨髓有核细胞增多,粒系增殖为主,粒-红比例通常>10:1。原始细胞数可轻度增多,但总是<20%;粒系发育异常往往很明显 (如同外周血)。异常红系造血见于40%以上病例。巨核细胞数多少不等,多数病例表现为发育异常,与MDs中所见类似,出现微巨核细胞或小巨核细胞伴有异常的分叶少的细胞核。
诊断标准(2017年版WHO):
1. 因中性粒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增多导致白细胞增多(WBC≥13x109/L),前体粒细胞(早幼粒-晚幼粒)占白细胞≥10%;
2. 中性粒细胞及其前体细胞明显异型,包括异常块状染色质;
3. 无或仅轻微噬碱细胞绝对计数增高,外周血白细胞中嗜碱细胞常少于2%;
4. 无或仅轻微单核细胞增高,外周血白细胞中单核细胞少于10%;
5. 骨髓细胞增多伴粒系异型增生,伴或不伴红系、巨核系异型增生;
6. 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计数<20%;
7. 无PDGFRA、PDGFRB或FGFR重排,或无PCM1-JAK2重排;
8. 不满足WHO对BCR-ABL1阳性CML、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原发性血小板增生症a的诊断表准。
同时满足上述8条可确诊
a骨髓增生性肿瘤(MPN),特别是加速期和/或晚期PV或晚期ET伴纤维化患者,如有粒细胞增高,可以类似aCML。MPN病史、骨髓存在的MPN特征、和/或存在MPN相关的基因突变(JAK2、CALR或MPL)倾向于除外aCML的诊断;相反,存在SETBP1和/或ETNK1则支持aCML诊断。CSF3R突变不常见,如存在,则需要仔细观察形态学以除外CNL或其它髓系肿瘤。
细胞化学及免疫表型
无特异染色或表型异常。骨髓非特异性酯酶细胞化学染色,免疫组化CD68R,有助识别单核细胞,以除外CMML。组化CD34有助定量原始细胞。
遗传学
多达80%的aCML患者有核型异常。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包括三体8和del(20q),但也可见到涉及12、13、14、17和19号染色体异常。具有等臂染色体17q的患者可罕见地表现为类似aCML的特征,但大多数患者符合CMML的诊断标准。无BCR-ABL1重排,无PDGFA、PDGFRB、FGFR1 重组或PCM1-JAK2染色体重排。aCML中罕有JAK2V617F突变,因此,有典型骨髓增生性肿瘤相关基因突变(JAK2、CALR、MPL)病例倾向于除外aCML。最近研究发现SETBP1和ETNK1突变在aCML中相对常见,而CSF3R突变的病例只占不到10%。CSF3R突变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NL) 患者中占相当大比例,所以检测此基因突变有助于鉴别aCML和CNL。
4.骨髓异型增生性肿瘤:外周血一般不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增生,常有粒细胞或多系细胞减少。
5.慢性髓系白血病,BCR-ABL1阳性:外周粒细胞增高,常有核左移,但无明显异形性;有明显噬碱粒细胞增高。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异常,多为少分叶、单个核、小型巨核细胞。Philadelphia染色体或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
多数患者似乎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为14~29个月。通常认为年龄大于65岁、女性、白细胞数大于50×109/L、严重贫血以及血小板少是预后不良的特征。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预后可能会获益。30%~40%病例进展为AML,其余病例死于骨髓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