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病率约0.36%,发病年龄范围40-86岁,临床常见便血、腹痛及腹泻,伴严重的憩室病可能会出现瘘管形成及肠梗阻。
2. 大体上结肠憩室病黏膜表面可见开口,囊样外翻有或无粪石,憩室周围脓肿形成,肠壁增厚或穿孔与否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憩室之间表面黏膜红斑或颗粒状,严重可见糜烂及溃疡。
3. 组织上结肠炎的改变类似炎症性肠病(IBD),基底部淋巴浆细胞增多,隐窝结构变形,潘氏细胞化生,不同程度的活动性炎伴糜烂或溃疡形成。黏膜及壁的改变仅限于结肠憩室病累及的节段,其他结肠表现正常。
1)溃疡性结肠样改变,病变限于黏膜,类似UC,显著的基底部淋巴组织聚集(类似转道性结肠炎),可见隐窝破坏反应。
2)克罗恩病样改变,憩室病累及的片段可见类似Crohn病的淋巴组织聚集,可见非干酪性肉芽肿,有或无异物巨细胞反应。
1. 溃疡性结肠炎(UC):关键是识别憩室病的结肠炎仅累及伴憩室的结肠段。炎症若位于憩室累及的结肠段前后提示IBD或其他感染。直肠在憩室病未见受累,但在UC中经常受累。
2. 克罗恩病:呈节段性发病类似于憩室病,回肠末端或上消化道受累支持克罗恩病。
3.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结肠炎:药物使用数周之后可见,可表现便血或腹痛,症状在药物停止之后可被解决,全结肠累及支持非甾体抗炎药性结肠炎,而仅限于憩室病累及的片段支持S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