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全部阳性(≥95%的病例阳性):
androgen receptor、P63、PRP通常阳性(<95%,≥75%的病例阳性):
ER经常阳性(<75%,≥55%的病例阳性):
CyclinD1少数阳性(<35%,≥15%的病例阳性):
p-mTOR、CK5/6偶尔阳性(<15%,≥5%的病例阳性):
Alpha-Catenin、TAG72几乎全部阴性(<5%的病例阳性):
Beta-catenin、HER2、E-cadherin、SOX101.临床无特殊表现,常体检时偶尔发现。约80%的病例在单侧乳腺呈多灶分布,30-67%的病例双侧乳腺同时受累;
2. <2%的病例影像学有异常,常表现为成簇的均质或颗粒状钙化,多形性和旺织性LCIS常伴有微小钙化。
3. 组织学:形态一致的细胞填充最少50%的小叶单位,并且使该部分小叶体积增大;
1) 低倍镜下可见小叶腺泡扩大;
2) 扩张的小叶腺泡如气球样;
3) 可形成小的腺泡;
4) 无筛状结构或乳头状结构。
4.细胞学特点:
1) 根据细胞形态及单一终末腺泡或导管大小分为经典型LCIS、多形性LCIS和旺织性LCIS。
(1)经典型小叶原位癌:细胞具有小的圆形核,核膜光滑,染色质细腻,核仁小,核分裂少。经典型细胞分为A型和B型,其中A型细胞小,核小、深染,无核仁,无异型性;B型细胞稍大,核大小不一,核轻度不规则,染色质泡状,有小核仁;
(2)多形型小叶原位癌:细胞大伴明显多形性核,核面积大于4个淋巴细胞核或相当于高级别导管原位癌细胞核,染色质粗,核仁突出,核分裂不少见,可见粉刺样坏死,可伴有大汗腺样形态;
(3)旺织性LCIS由经典LCIS细胞构成,同时必须满足以下2个条件中的1条或2条
a.显著扩大的腺泡或导管间缺乏或很少纤维性间质;
b.单一终末腺泡或导管直径达40-50个细胞。
旺织性LCIS可伴有粉刺样坏死。
注意:形态学介于B型细胞构成的经典型LCIS和多形性LCIS时诊断为经典型B细胞型LCIS,形态学介于经典型LCIS与旺织性LCIS时应诊断经典型LCIS
2) 胞质嗜酸或空泡状,可有印戒样细胞;
3) 细胞间黏附性差。
53. 常可见Paget样沿导管扩散:
1) 可填满导管;
2) 可累及普通型导管增生、硬化性腺病、放射状瘢痕、乳头状病变、纤维腺瘤、胶原小体病。
p120胞浆阳性,E-Cadherin 阴性或弱阳性或灶状阳性, beta-catenin核染色。
经典型和旺织性小叶原位癌常ER弥漫阳性,Ki-67指数低,HER罕见阳性,P53罕见突变。而多形性小叶原位癌常ER阴性,AR阳性,Ki-67指数中等,HER可能阳性,P53可能突变
1.乳腺非典型小叶增生:
形态一致的细胞累及不足50%小叶单位。
2.导管原位癌:小叶原位癌累及导管时应和导管原位癌鉴别
1) 细胞形态一致,黏附性差支持小叶癌诊断;
2) 胞浆空泡多见于小叶癌,筛状及乳头状结构多见于导管原位癌;
E-Cadeherin阴性或弱阳性,P120胞浆阳性等支持小叶原位癌的诊断。
目前经典型LCIS的治疗手段包括积极的临床随访和降低风险治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建议抗雌激素治疗以减少患乳腺癌的风险。由于粗针穿刺活检诊断的小叶原位癌肿瘤切除后诊断升级(浸润性癌或导管原位癌)的比例差别很大(0-64%),因此其治疗存在争议。最近的临床研究表明在影像学引导下的多靶点穿刺诊断为经典型小叶原位癌的病例,肿瘤切除后诊断升级的比例非常低(1-4%),因此穿刺诊断与影像学诊断一致时,小叶原位癌可以不进行肿瘤切除,因此病理诊断报告可以不报告经典型小叶原位癌切缘情况。
有25-60%的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多形性或旺织性小叶原位癌的病例病变切除后诊断升级(浸润性癌或到官员为癌),因此WHO建议对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多型性或旺织性小叶原位癌的病例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另外,手术切除标本切缘为经典小叶原位癌可以不扩大切除,因为切缘有无经典型小叶原位癌对预后无影响。虽然切缘为多形性小叶原位癌或旺织性小叶原位癌阳性是否是肿瘤复发的原因还没有定论,临床实际支持保持多形性小叶原位癌或旺织性小叶原位癌切缘阴性,因此病理诊断报告应报告切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