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硬化性腺病大体表现多数较小,少数可以形成界限清楚的质韧结节,可以伴有微钙化;
2.硬化性腺病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以小叶为中心的生长模式是重要的诊断特征,这种模式在低倍镜下容易识别;
3.小叶中心部分小管挤压变形,管腔狭窄或闭塞。有些小管腺上皮可萎缩减少,有些小管肌上皮增生形成梭形细胞为主的实性条索或结节;间质胶原纤维及基膜样物质增多,常呈均质化或透明变性;
4.小叶边缘部分小管较大,呈长管状或小囊状,常围绕着中心呈花束状排列。有些小管明显伸长,绕着中心区呈弧形走向;
5.有些病例主要表现为开放性增生的小腺管,其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有的受挤压变形或呈角状,病变可融合,小腺管可“侵入”邻近的纤维间质或脂肪组织内;
6.腺上皮无明显异型性,立方或扁平,无核分裂像,小腺管肌上皮细胞存在;
7.可以见到假性围神经浸润,小腺管可以出现在神经组织,肌上皮标记阳性,这不是恶性的标志;
8.常常伴发其他乳腺增生性病变,如硬化性乳头状瘤、复杂硬化性病变、纤维腺瘤、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等;
9.因为有些肌上皮标记在硬化性腺病时会表达降低,因此要用1种以上或一组的肌上皮标记,其中Calponin和P63受影响最小;
10.当发生大汗腺化生时称为大汗腺腺病,此时由于细胞的单一性而且核增大容易误诊为浸润性癌,如果细胞和增大到正常细胞核3倍以上且细胞有异型性时可以诊断为不典型大汗腺腺病;
11.导管原位癌或小叶原位癌累及硬化性腺病容易误诊为浸润性癌,特别是在粗针活检的时候,支持是导管原位癌或小叶原位癌累及硬化性腺病的特征包括:肌上皮细胞存在,以小叶为中心的生长模式伴有推挤性的边缘,间质硬化而不是促结缔组织增生,中央呈旋涡状生长的背靠背的腺体,临近组织中可以见到典型的硬化性腺病改变。
1.硬化性腺病低倍镜下病变呈局限性分叶状和具有以小叶为中心的分布特点,周围呈推挤性,界限清楚,小管癌的小管分布无规律性,常呈星芒状,可在小叶周围及小叶内浸润;
2.硬化性腺病的小管形状不一致,常有压扁拉长、管腔狭小或闭塞的小管;小管癌的小管相对比较一致,常有呈尖角的小管,管腔开放;
3.硬化性腺病有上皮和肌上皮2层细胞,外层肌上皮常会有增生,有基底膜;小管癌无肌上皮,缺乏基底膜;
4.硬化性腺病间质硬化,而小管癌间质为更富于细胞的促结缔组织反应性间质;
5.疑难病例肌上皮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助鉴别,不过小管癌周围的肌纤维母细胞可以肌源性标记阳性,不要误诊为肌上皮细胞。
微腺性腺病
1.微腺性腺病由在正常乳腺组织周围散在分布的小圆形腺管组成,管腔圆形、开放,腔内含有嗜酸性分泌物,分泌物d-PAS和粘液卡红染色阳性,硬化性腺病是以小叶为中心,小腺管形状不一,可以闭塞;
2.微腺性腺病几乎没有间质反应,硬化性腺病间质硬化;
3.微腺性腺病没有肌上皮细胞,硬化性腺病存在肌上皮细胞;
4.微腺性腺病ER阴性、S-100阳性,硬化性腺病ER阳性、S-100阴性;
5.微腺性腺病可以复发,常常伴发浸润性癌,硬化性腺病为良性病变。
腺肌上皮瘤
腺肌上皮瘤是肌上皮和腺上皮共同增生形成的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肌上皮增生的数量多于腺上皮增生的数量,腺腔一般是圆形、开放的。
小管腺瘤
管状腺瘤形成一种界限清楚的肿物,由形态一致的圆形腺泡良性增生形成,腺泡背靠背,之间间质成分很少,腺腔圆形、开放,不会像硬化性腺病的硬化间质那样挤压腺泡,存在正常的单层肌上皮细胞层,
Yoshida A, Hayashi N, Akiyama F, et al.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that involves sclerosing adenosis: high frequency of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occurrence. Clin Breast Cancer. 2012;12(6):398-403.
Ogura K, Horii R, Oosako T, Iwase T, Akiyama F.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n cancer in sclerosing adenosis. Breast Cancer. 2014;21(6):73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