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常见腹泻(水样、黏液样及非血性)伴吸收不良、体重减轻及厌食症、腹痛、恶心及呕吐、萎靡不振及发热,免疫正常的患者症状常较重。
2. 组织上小肠绒毛轻度萎缩,表面上皮结构紊乱,核极性消失。表面上皮内淋巴细胞轻度增多,隐窝及表面上皮可见凋亡,固有层可见不同程度的炎症但不显著。
3. 微生物常位于上皮细胞的上1/3,改良的抗酸染色(Kinyoun)阳性,虫空泡中见圆形(2-3μm)及新月形(5-6μm)繁殖子,类似等孢子球虫但更小。
1. 等孢子球虫:球虫中体积最大的(15-20μm),上皮细胞及巨噬细胞微生物周围可见显著虫空泡,裂殖体及裂殖子新月形或香蕉状,生殖的形式为圆形伴显著胞核及核仁。Giemsa、PAS及GMS可突显微生物,但对诊断非必需。
2. 隐孢子虫:圆形嗜碱性微生物(2-5μm),上皮细胞腔面顶端的突出使微生物感觉在细胞外。Giemsa及Gram可突显微生物,但对诊断非必需。
3. 微孢子虫:体积最小的球虫(孢子2-3μm),位于上皮细胞核上胞浆内,偶见于巨噬细胞内,有时偏振光下可见双折光,Giemsa、Brown-Brenn及改良的三色染色可突显孢子。
4. 正常黏膜:改变比较轻微时需要仔细微生物,球虫之间的区分是相当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