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
骨旁骨肉瘤
英文名称:
Parosteal osteosarcoma (para OSA)
同义词(或曾用名):
骨旁高分化骨肉瘤、表面高分化骨肉瘤、表面低级别骨肉瘤
概述:
发生在骨表面的低级别恶性骨形成性肿瘤
发病部位:
常发生在管状骨表面,干骺端多见;多数位于股骨皮质后方(干骺端及骨干区域);少数发生在胫骨及肱骨近端;不常见部位包括颅面骨、骨盆及脊椎。
诊断要点:

1. 占所有骨肉瘤的5%,属于表面骨肉瘤最常见的类型,发病高峰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约28岁。男女发病之比约1.3:1。临床表现逐渐增大的可触及的包块,可出现疼痛。

2. X线显示均匀一致的致密钙化,亦出现射线透过性区域,常见叶状轮廓伴不定量骨膜反应,与下方皮质相互独立(除了局灶黏附),下方的皮质可正常(、增厚或被破坏。约50%病例可延伸至髄腔。

3. 大体上实性、质硬及灰白色,可出现灰色、发亮的透明软骨帽,软黄褐色区域代表纤维母细胞性成分,与皮质黏附牢靠及趋于围绕骨圆圈状生长。肿瘤大小2-30cm,平均约9cm。

4. 镜下可见伴黏合线的长的编织骨骨小梁,周围胶原间质中见低至中等密度的束状梭形细胞,梭形细胞核尖,轻至中度细胞异型性,胞浆嗜酸性,界限不清,类似纤维瘤病。

5. 高级别区域细胞呈鱼骨样排列,胞核染色质粗糙、核分裂活跃。

6. 去分化成分一般为高级别肿瘤。

7. 恶性软骨成分由透明基质中的轻度至中度异型软骨细胞组成,可呈软骨帽或结节状。

图片:


鉴别诊断:

1. 骨瘤:皮质型骨及无梭形成分。

2. 骨软骨瘤:无梭形成分及下方无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