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和形态学
发病高峰年龄25-55岁,男性明显多见(男女之比 17:1)。病变累及多器官系统,症状包括乏力、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心季、腹泻等。
最突出特征是外周血噬酸性粒细胞增多, 大多数为成熟嗜酸性粒细胞,仅少数前体(幼噬酸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形态异常(如颗粒稀少或不成熟、胞浆空泡、过少或过多分叶),但这些特点也可见于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时中性粒细胞增多,但噬碱细胞和单核细胞一般不高。少数病例外周血见少量原始细胞。骨髓细胞密度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和前体细胞显著增多。也常有肥大细胞增生,可呈梭形。通常没有SM中的黏附性浸润模式,但有时组织学上与SM难以区分。血清维生素B12显著增高,类胰蛋白酶水平也高。少数病例表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或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噬酸细胞增多,其中多数病例具有噬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史。
诊断标准 (2017年版WHO):
髓系/淋系肿瘤伴噬酸性粒细胞增高及FIP1-PDGFRA 融合基因或变异型融合基因的诊断标准a
1. 髓系或淋系肿瘤,通常伴显著噬酸性粒细胞增多;
2. 存在FIPL1-PDGFRA融合基因或变异型融合基因或PDGFRA的激活突变b。
以上两项都符合者可确诊。
a 骨髓增生性肿瘤、急性髓系白血病或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噬酸性粒细胞增多及FIPL1-PDGFRA融合基因的病例归属于此类。
b 如无条件检测FIPL1-PDGFRA,符合下述情况者应诊断为可疑:以慢性噬酸性细胞白血病为特征的骨髓增生性肿瘤、无Ph染色体、脾大、血清维生素B12显著增高、血清类胰蛋白酶增高、骨髓肥大细胞增高。
遗传学
FIP1L1-PDGFRA融合基因系由于4q12部位的隐蔽性缺失所导致,只能用FISH和/或PCR检出;其它伙伴基因易位(变异型融合基因)有很多,但都少见,通常可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检出。
治疗和预后
Imatinib 治疗有效。如果噬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尚未导致心脏损害的话,预后良好;表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或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的病例,经Imatinib 治疗,可得到持续的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