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及形态学
1. 发病中位年龄47岁(12-75岁),男性显著多于女性(27:5)。常表现为肝脾肿大。
2. 血液学表现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有些病例具有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征。外周血可有不成熟粒细胞。常有红系和粒系异型增生,有时原红细胞成片如急性白血病所见。
诊断标准:
1. 髓系增生性肿瘤如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常见红系增生),极少数可为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或T淋巴母细胞肿瘤;
2. t(8;9)(p22;p24)/PCM1-JAK2融合基因或变异融合基因(见下,遗传学)。
以上两项都符合者可确诊。
遗传学
有t(8;9)(p22;p24)/PCM1-JAK2融和基因。少数病例为JAK2与其它基因融合,如t(9;12)(p24.1;p13.2)/ETV6-JAK2 和t(9;22)(p24.1;q11.2)/BCR-JAK2。这些变异融合基因的病例表现较强异质性,可以是髓系或淋系肿瘤,慢性或急性。其中有的表现为BCR-ABL1样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应归为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