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系统性症状包括萎靡、疲劳、恶心、呕吐、厌食、轻度发热及右上腹痛,肝脏肿大及黄疸,少数可见暴发性肝衰竭。
2.实验室检测
(1)甲型肝炎病毒 检测患者抗甲型肝炎病毒IgM(抗-HAV)或血清转氨酶升高为诊断急性A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键。
(2)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DNA为病毒复制的标记,症状发作时可检测到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IgM(anti-HBcAg)。
(3)丙型肝炎病毒 接触两周内血清中科检测到丙型肝炎病毒RNA,抗体检测不可靠,因为抗体产生可出现滞后。
(4)丁型肝炎病毒 可检测抗D型肝炎病毒IgM(anti-HDV)。
(5)戊型肝炎病毒 常为排除性诊断,部分病例可检测到抗戊型肝炎病毒IgM(anti-HEV)。
3.大体上在严重情况下可见大片坏死,出现肝脏体积缩小及包膜松弛,再生的肝细胞岛可形成肉芽结节,可引起恶性肿瘤形成。
4.组织上可见肝小叶结构紊乱,弥漫小叶炎细胞浸润,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出现肝细胞坏死,三色或网状蛋白染色可突显实质塌陷灶。可显示肝细胞肿胀、肝细胞再生及枯否细胞增生。可见轻度汇管区及汇管区周围炎,尤其在急性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但汇管区炎症表现不如小叶炎症及损伤显著。可见吞噬色素的巨噬细胞(PAS染色可帮助显示)。严重情况下可出现融合性肝细胞坏死区。部分病例可见毛细胆管胆汁淤积。常无纤维化,除非之前存在慢性肝炎。
5.细胞学特点 肝细胞肿胀。
自身免疫性肝炎 虽被定义为慢性疾病,但最初临床表现可反应急性或暴发性肝炎,显示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血清学改变(ANA、anti-SMA或anti-LKM),常见多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除了小叶性肝炎,常可见汇管区及汇管区周围肝炎伴显著的浆细胞。常显示纤维化,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敏感,急性病毒血清学呈阴性。
药物或毒素诱导性肝炎 组织学不易与急性病毒型肝炎鉴别,嗜酸性粒细胞可显著但不敏感或特异,常属于自限性表现,药物撤离之后症状可缓解,诊断时需要临床药物或其他的接触史,急性病毒血清学呈阴性。
Wilson病 少数可表现为暴发性肝炎,定量铜检测显示肝铜水平升高,急性病毒血清学呈阴性。
缺血 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恢复之后亦可快速下降,可见局灶或弥漫性小叶中心肝细胞坏死,小叶炎症及肝细胞肿胀不是其主要特点,常与血管受损或高凝血状态有关,急性病毒血清学呈阴性。
特发性肝炎或肝衰竭 病因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