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可见虚弱乏力、发热、体重减轻及丘疹性皮损,亦见出血、蛋白尿、血尿及急性肾衰竭。
2. 组织上肾小球可见5种改变: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最常见),可见系膜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GBM增厚及双轨征,内皮细胞、系膜细胞或足细胞偶见无鞭毛体;亦见其他系膜增生性(无GBM改变)、塌陷型肾小球病、坏死性及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及AA淀粉样变。由于药物毒性可导致肾小管受损,亦见小管不同程度萎缩,小管细胞可见无鞭毛体。间质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可在肾小球无病变时仅呈现间质炎症,不同程度间质纤维化。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伴无鞭毛体(PAS或Giemsa染色更易于观察)。
3. 免疫荧光 MPGN形式: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可见IgG、C3沉积,或伴IgM 及IgA,少许或无C1q。塌陷形式:IgG及C3阴性。
1.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无鞭毛体缺如,其他的感染(HCV、血吸虫病及其他)。
2. HIV肾病 无鞭毛体缺如。
3. 移植肾肾小球病 免疫荧光及电子显微镜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积。
4. 微孢子虫病 小管上皮中可见小孢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