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有年龄均可受累,包括儿童及青少年,女性发病为主(男女之比约1:4)。虽定义为慢性病,但临床上可呈急性或暴发性肝炎,伴急性起病的患者常具有慢性肝炎的临床、实验室及或组织学证据;急性表现可能代表之前亚临床疾病的暴发;部分患者可无慢性肝炎的证据,临床上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或药物相关性肝炎。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包括疲劳及嗜睡、上腹部不适、肝肿大及黄疸。多数患者可同时出现其他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 实验室检查 常见显著转氨酶升高,轻度的高胆红素血症,可见血清自身抗体(ANA、SMA、LKM-1及仅1型可见的p-ANCA)及多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3. 组织学改变
1) 致密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 多数由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组成,浆细胞可显著(大片状或簇状)。
2) 界面活性炎 炎症向汇管区之外延伸,跨越界板,导致肝细胞受损或坏死,亦称为“碎片状坏死”(因为肝细胞呈碎片形式的坏死),在未治疗的AIH中比较显著(免疫治疗后常改善)。
3) 可见严重的小叶炎症及肝细胞坏死,尤其在未治疗的患者中,可见单个细胞凋亡(“嗜酸性小体”)或融合性坏死,融合性肝细胞坏死在邻近小叶之间形成“桥接坏死”,小叶炎细胞以浆细胞为主,但不总是存在。
4) 汇管区纤维化类似于其他慢性肝炎,星状或汇管区周围纤维化,导致小叶之间桥接纤维性间隔,最终导致肝硬化。广泛坏死的病例可见网状蛋白框架塌陷,不应认为纤维化,网状纤维的3型胶原的三色染色显示淡灰蓝色,而纤维化的1型胶原显示深蓝色;坏死残余的肝细胞或再生的肝细胞不应认为肝硬化结节。
5) 静脉周围实质坏死 中央静脉周围炎性灶及肝细胞坏死(AIH特征性改变),有时称为“小叶中心性碎片坏死”。
6) 胆汁淤积 AIH可表现为胆汁淤积性肝炎,尤其急性起病的患者,而胆管受损或胆管缺失不属于AIH的特点。
7) 肝细胞巨细胞变 部分病例可见大量大的多核肝细胞,该非特异性改变可能反应广泛肝细胞受损及再生。
8) 治疗后可呈现正常的活检或轻度慢性肝炎改变(无特异性组织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