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约20-40%的长期酗酒者活检可见酒精性肝病的组织学表现,临床可见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压痛及肝肿大,不同程度的黄疸,部分患者或无症状,终末期患者可出现脑病、腹水、凝血功能障碍及静脉曲张。
2. 组织上可见肝细胞损伤、炎性改变、脂肪变性及纤维化。
1)肝细胞气球样变,可见细胞肿胀、淡染伴颗粒状胞浆;
2)可见嗜酸小体;出现Mallory小体,不定量出现亦无特异性;
3)可见巨线粒体;
4)炎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围绕Mallory小体呈卫星现象,小叶炎性改变多于汇管区;
5)常见脂肪变性,亦可缺如,常表现为大泡性,亦可混合小泡性,一般起始于3区(中心静脉周围);
6)可见肝细胞周围“鸡笼网”样纤维化,中心静脉周围纤维化,最终进展成为桥接纤维化及肝硬化;可见胆汁淤积及毛细胆管炎(可被误认为大胆管梗阻);常见铁沉积,尤其在肝硬化;终末肝小静脉的淋巴细胞性静脉炎及闭塞性纤维化。可见硬化性玻璃样坏死,呈肝细胞坏死、致密中心静脉周围/肝窦周围纤维化及终末肝小静脉的闭塞,可与非肝硬化门脉高压有关。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代谢性综合征如糖尿病、肥胖及高脂血症,胆汁淤积、硬化性玻璃样坏死及淋巴细胞性静脉炎不常见。
2. 丙型慢性肝炎 两者均可出现脂肪变性,但ALD分布更随机而非HCV的带状分布,HCV常见更明显的汇管区炎症(中性粒细胞较少),ALD及HCV可同时出现。
3. 药物毒性 具有药物服用史,嗜酸性粒细胞可显著,胺碘酮引导的肝损可类似ALD。
4. 胆道梗阻 常见胆小管反应伴相关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异常的ERCP或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