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罕见,在2016年WHO分类中列为肾细胞癌的暂定亚型;
2. 发病年龄谱系宽阔,19-83岁(中位年龄35岁),女性略好发;
3. 肿瘤大小1.1-11.8cm,大体界限清楚,伴或者不伴有包膜,切面灰黄色至深棕色;
4. 镜下,肿瘤边界清楚,由大小不等、密集排列的类似于甲状腺滤泡样结构的滤泡组成,滤泡内可见深嗜伊红的胶质样内容物;
5. 滤泡可显示多种组织学构型包括复发的分支形成假乳头状结构、密集的微滤泡以及广泛的融合形成交织网状结构;滤泡之间的间质一般较稀少,微滤泡结构之间可有丰富的血管和纤维性间质,无萎缩的肾小管结构;
6. 滤泡被覆上皮呈立方状或柱状,胞浆嗜酸性较丰富,核圆形或卵圆形,较一致,可见核仁(ISUP核分级2-3级),局灶可见滤泡上皮的核重叠或呈栅栏状排列;
7. 间质偶见钙化或砂粒体形成。
萎缩肾样肾病变/肿瘤:可见厚的纤维肌性包膜,滤泡样结构被覆细胞胞浆稀少,呈萎缩样改变,常见鞋钉样排列,滤泡样结构之间可见萎缩的良性肾小管,免疫组化染色滤泡样结构的被覆细胞表达WT1、仅弱表达PAX8,不表达CK7;
乳头状肾细胞癌:可见滤泡样结构,但存在典型的乳头状结构,不同于甲状腺样滤泡癌的分支滤泡的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表达AMACR,遗传学上存在7和17染色体三体性和Y染色体缺失;
转移性甲状腺癌:多为甲状腺滤泡癌转移,偶为乳头状癌转移,免疫组化染色可表达PAX8,但均表达TTF1和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