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
肾上腺腺瘤样瘤
作者:
赵明 夏成青 程亮
英文名称:
Adenomatoid tumor of the adrenal gland
同义词(或曾用名):
良性间皮瘤
概述:
间皮起源的良性肾上腺肿瘤
发病部位:
肾上腺皮质
诊断要点:

1, 发病年龄25-65岁,男:女约10:1,左侧肾上腺多见;

2,多为无症状因体检或其他原因而偶然发现,大体界限相对清楚,可累及肾上腺外,瘤体直径0.5-17cm,切面实性,灰黄灰褐,偶尔可呈实性;

3,镜下界限通常清楚,无包膜,但可累及至肾上腺包膜外脂肪组织,肿瘤周边常见内陷的肾上腺皮质岛;

4, 肿瘤显示多种生长方式,包括实性,腺瘤样,血管瘤样以及囊性,典型的组织学表现为瘤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小管状、腔隙样结构位于数量不等的纤维性间质之中,小管被覆肥胖的上皮样或扁平的内皮细胞样肿瘤细胞,可见轻度的异型性,无核分裂象和坏死,常见胞浆内空泡导致瘤细胞形成印戒细胞样改变;

5,间质以纤维性间质为主,部分可见平滑肌样特征,常见散在的淋巴样细胞浸润,偶见钙化和骨化,少数可合并髓脂肪瘤样特征;

图片:

肿瘤呈大小不等的腔隙样结构排列,可见内陷的肾上腺皮质岛


左侧看见纤维性间质,瘤细胞呈挤压的腔隙样或小管状排列,可见骨化


间质可见淋巴细胞聚集


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表达CK5/6


免疫组化染色表达Calretinin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肿瘤细胞表达CK5/6,WT1,Calretinin,d2-40等,不表达SF1, Inhibin, CD31, CD34, ERG, CK20,CEA等,增殖指数较低。
鉴别诊断:

转移性腺癌:瘤细胞可见异型性和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不表达间皮细胞标志物;

恶性间皮瘤:呈破坏性生长,瘤细胞异型性较明显,可见核分裂象,P16表达缺失;

淋巴管瘤或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表达CD31, CD34,ERG等内皮细胞标志物

嗜酸性皮脂腺瘤:表达SF1, inhibin-a等

预后:
良性
治疗:
肿瘤切除
参考文献:

 Lloyd RV, Osamura RY, Kloppel G, et al, editors. WHO classification of the tumours of endocrine organs. 4th edition. Lyon (Franc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