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级别黏液纤维肉瘤

低级别黏液纤维肉瘤

低级别黏液纤维肉瘤

低级别黏液纤维肉瘤

低级别黏液纤维肉瘤

假脂肪母细胞

瘤细胞局灶表达CD34

低倍镜下呈现多结节状生长

瘤组织内可见丰富的弯曲的血管,瘤细胞围绕血管聚集,间质黏液变性

瘤细胞星芒状和梭形,核异型性散在较明显,核分裂象较活跃

高级别黏液纤维肉瘤组织学类似于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黏液区可见假脂肪母细胞,,空泡内容黏液而非脂滴

高级别黏液纤维肉瘤,示高级别实性肿瘤区与局灶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区逐渐过渡

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区瘤细胞稀疏伴丰富的黏液性基质,可见弯曲的血管

特征性的假脂肪母细胞

高级别黏液纤维肉瘤,示高级别实性肿瘤区与局灶低级别黏液性肿瘤区突然过渡

高级别实性肿瘤区伴局灶的黏液性基质,提示处于高级别核低级别的交界性表现

低级别黏液性区域表达CD34,而高级别实性区不表达

高级别灶具有上皮样肿瘤特征

高级别灶示梭形细胞伴坏死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
1.低度恶性的MFS好发于中老年人,而LGFMS好发于青年人;
2.MFS中可见细长的弧线状血管,间质内含有大量的黏液,可见假脂肪母细胞,无与黏液呈交替性分布的纤维化或胶原化区域,而LGFMS中无细长的弧线状血管,无假脂肪母细胞,梭形细胞常呈漩涡状排列,且黏液区和胶原化区呈交替性分布;
3.MFS中的瘤细胞增殖活性MIB-1指数明显高于LGFMS,而p21 LI和p27 LI明显低于LGFMS:LGFMS中有特异的染色体异位,并产生FUS-CREB3L2融合性基因,MUC4阳性。
黏液性脂肪肉瘤:肿块位置深,好发于中年人的大腿和腋窝;肿瘤内含有纤细丛状或分支状的血管网;瘤细胞的多形性和异型性均不明显;可见诊断性的脂肪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