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
胃幽门腺腺瘤
作者:
夏成青
英文名称:
Gastric pyloric gland adenoma
同义词(或曾用名):
幽门腺管状腺瘤
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几乎全部阳性(≥95%的病例阳性):

MUC5AC

偶尔阳性(<15%,≥5%的病例阳性):

CDX-2、MUC2

几乎全部阴性(<5%的病例阳性):

Pepsinogen-1
概述:
由异型增生的幽门腺上皮构成的息肉样病变,根据异型增生的程度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个亚型
诊断要点:

1. 发生于胃底或胃体,多见于60-70岁老年人群,女性为主,常与泌酸腺体萎缩(自身免疫性胃炎)相伴随;

2. 有散发和综合征型两种发病类型,后者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相关,发病年龄较轻,常与胃底腺息肉伴发;

3. 大体呈息肉状或肿块状,0.3-10 cm不等,平均直径 2 cm;

4. 低倍镜下由致密排列的管状幽门型腺体构成,较大者可伴腺体囊性扩张,部分病例可伴绒毛状结构;

5. 腺体被覆立方或矮柱状上皮,胞质透明、磨玻璃样、泡沫状或嗜酸性,缺乏细胞顶部PAS阳性黏液(不同于小凹型腺瘤),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底部;

6. 根据细胞异型程度不同,2019年WHO 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将幽门腺腺瘤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个亚型,其分类标准可参考胃异型增生

6.1 低级别者细胞核轻度异型,位于上皮细胞基底;

6.2 高级别者腺体更致密,形态不规则,核拥挤,失去极向,核分裂像增多。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幽门腺腺瘤不同程度表达 MUC6,MUC5AC可能不仅仅限于上皮表面,可能累及病变全部;低级别者弥漫表达MUC 5,细胞表面表达MUC5AC;约10%的病例局灶表达MUC2和/或CDX2
预后:
伴自身免疫性胃炎病例常进展为高级别腺瘤/腺癌,腺瘤体积大、管状绒毛状结构等增加癌变风险。
治疗:
高级别者应内镜下切除治疗,切除后复发率<10%。
参考文献:
WHO 消化系统肿瘤分类,2019,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