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
涎腺闰管腺瘤
作者:
夏成青
英文名称:
Salivary intercalated duct adenoma
同义词(或曾用名):
闰管增生
概述:
是2022年第五版WHO涎腺肿瘤分类中新增的肿瘤类型,形态学由类似于闰管(上皮与肌上皮细胞构成的双层结构)的管状结构构成的良性肿瘤。如果病变界限清楚或有包膜,可称其为闰管腺瘤,如果病变界限不清楚,与临近腺泡混合存在,可诊断为闰管增生(intercalated duct hyperplasia)。
发病部位:
大多数(85%)病例发生于腮腺,其次是颌下腺(11%)和口腔(4%)。
诊断要点:

1. 平均发病年龄52岁,绝大多数直径<5mm。

2. 低倍镜下表现为结节状,偶见多结节状。

3. 肿瘤主要由闰管状小管构成,小管由两种细胞构成,位于腔面的增生的立方形导管细胞和外周的肌上皮细胞。

4. 有时肌上皮细胞减少或不明显。细胞无明显异型,核分裂像很少。

5. 有些病例包含腺泡细胞,常位于结节的周边。

6. 如果病变界限清楚或有包膜,可称其为闰管腺瘤,如果病变界限不清楚,与临近腺泡混合存在,可诊断为闰管增生(intercalated duct hyperplasia)。


鉴别诊断:
纹管腺瘤:缺乏肌上皮细胞。
预后:
良性
参考文献:
2022年 第五版WHO头颈部肿瘤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