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具

涎腺嗜酸细胞瘤

Oncocytoma

徐浩东 夏成青

更新时间:2018-01-01 16:36:00

同义词(或曾用名):大嗜酸细胞腺瘤、嗜酸性腺瘤

概述:

由特征性具亮的嗜酸性颗粒性胞质的大上皮样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

发病部位:大涎腺肿瘤中常见于腮腺,其次为颌下腺。小涎腺肿瘤中可见于下唇、腭、咽和颊黏膜。

诊断要点:

1.占所有涎腺肿瘤的1%,常见于50-80岁,常为无痛性肿块,包膜完整,直径常3-4cm,切面亮褐色,分叶状;
2.嗜酸性细胞排列成实性或梁状,偶见微囊形成。
3.嗜酸性瘤细胞含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和椭圆形泡状核(亮细胞),还有一些细胞含非常亮的嗜酸性胞质和浓缩的细胞核(暗细胞)。亮细胞常占主导地位。
4.可见纤维血管性间质。
5.部分病例可见嗜酸性细胞和透明细胞混合。当以透明细胞为主时,称透明细胞嗜酸细胞瘤。
6.特染:磷钨酸苏木素(PTAH)阳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EMA、CK5/6、CK8/18、CK7、CK19、α-1-antitrypsin、SDHB及抗线粒体抗体阳性,P63仅基底细胞阳性,而Pax-8、S100、calponin、GFAP及actins (SMA及MSA)呈阴性。Ki-67低表达。

鉴别诊断:

嗜酸细胞癌:呈侵袭性生长。

透明细胞癌:含有透明细胞的嗜酸细胞瘤应与透明细胞癌鉴别,后者呈浸润性生长可资鉴别。

预后:

局部复发特别罕见,当发生时,可为多发的或双侧的。双侧嗜酸细胞瘤的发生率为7%。

治疗:

完全手术切除是治疗首选。

参考文献:

1. Butler RT et al. Evaluation of PAX2 and PAX8 expression in salivary gland neoplasms. Head Neck Pathol. 9(1):47-50.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

大伽病理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广告与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管理 | 网站地图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大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联系电话:13396585932

大伽病理网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9012671号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