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antinomatous Craniopharyngioma
更新时间:2017-08-14 10:18:42
概述:
发病部位:鞍上及其他罕见的原发部位(鼻腔、蝶窦、小脑脑桥角及松果体区)
诊断要点:
发病年龄可见双峰(5-10岁及50-60岁),临床可见视觉障碍、内分泌缺陷、头痛,认知障碍及性格改变,少数囊内溢出液导致的化学性脑膜炎。
大体上与周围脑组织界面不规则,与邻近组织紧密黏附。分叶状,部分呈囊性,常见钙化,囊内可见机械油样液体及胆固醇晶体,溢出后可导致化学性脑膜炎。
镜下界限大致清楚,局灶常见脑微浸润,呈小舌状向下丘脑实质内延伸。常见膨胀性及局灶浸润。
组织学上可见致密片状、结节状、梁状及鳞状上皮的 “三叶草状”,外周上皮栅栏状及周围疏松星形网状组织,丰满无核鳞状“鬼细胞”结节状及“湿”角蛋白,小叶内旋涡状结构。
复发病例常见退行性改变,囊内充满扁平上皮及鳞状碎屑,可见纤维化、慢性炎症及胆固醇裂隙,广泛钙化,少数可见骨化。
周围脑组织毛样胶质细胞增生,少数出现黑色素及与垂体腺瘤碰撞,可见恶性转变(辐射后多于自发性)。
免疫组化CK7、CK8及CK14阳性,旋涡状区域β-catenin(胞核及胞浆),少数可见BRAF V600E阳性。
鉴别诊断:
乳头状颅咽管瘤 缺乏显著栅栏状、“湿”角蛋白、星形网状结构、钙化及纤维化,无机械油样液体,无胆固醇结晶,无黄色肉芽肿性反应,β-catenin核阴性,CK8及CK20阴性,胞浆BRAF V600E阳性。
Rathke裂囊肿鳞状上皮化生 多位于鞍上,局灶被覆纤毛及或黏液产生细胞,无“湿”角蛋白或钙化,β-catenin核阴性,CK8及CK20阳性。
表皮样囊肿 薄层角化鳞状上皮,亦干燥的角蛋白为主,可见角化透明颗粒层,无核栅栏状,无湿角蛋白,常无纤维化。
毛样星形细胞瘤 比毛样胶质细胞增生更富于细胞,常见双相结构,疏松海绵状微囊结构,部分可见嗜酸性颗粒小体。
鞍区黄色肉芽肿 可见胆固醇裂隙、巨噬细胞、巨细胞、炎症、含铁血黄素、坏死及囊肿,无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