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上皮原位癌
Urothelial Carcinoma In Situ
夏成青 赵明 程亮
更新时间:2020-08-30 14:01:00
同义词(或曾用名):高级别尿路上皮内癌
概述:
非乳头状非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发病部位:膀胱、输尿管、肾盂
诊断要点:
1.占尿路上皮肿瘤的1-3%,主要发生于膀胱,可扩展到输尿管远端甚至前列腺导管;
2.上皮不规则增生,细胞拥挤,缺乏乳头状结构;
3.细胞极向消失,体积增大、多形性,核染色深,具1个或多个大的不规则核仁;
4.核分裂像一般多见,并可见不典型核分裂像;
5.不典型细胞不一定占据上皮全层,孤立的核异型细胞(Paget样)足以诊断原位尿路上皮癌;
6.细胞形态差异较大,有些细胞具有嗜酸性胞浆,大小不一或为一致的大细胞,部分病例细胞小,胞浆少;
7.细胞黏附性差,部分病例细胞脱落明显,甚至细胞完全脱落(脱屑样),仅见散在的异型细胞;
8.黏膜下常见炎症反应,血管增生;
9.瘤细胞部分可表现为浆样特征,可伴有腺样分化、微乳头、鳞状分化或小细胞癌分化;
9.可累及至布氏巢;
10.常见间质微小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K20及CD44可有助于区别反应性不典型增生与CIS:正常尿路上皮及反应性不典型增生仅见表面伞细胞胞浆表达CK20,CD44仅基底及基底旁细胞层胞膜染色增强(反应性不典型增生);CIS呈全层胞浆CK20阳性,CD44缺如或仅限残存的基底细胞。
HER2/neu:CIS胞膜强阳性。
CK5/6:反应性不典型增生可见胞浆表达,CIS无此改变;细胞阳性类似于CD44;但存在陷阱(伴鳞状分化),CIS伴CK5/鳞状分化区域可表达CK5/6
分子标记:
P53基因突变
鉴别诊断:
尿路上皮异型增生:核轻度增大或核形状不规则,染色质分布呈轻度改变,核仁不明显,分裂像少见。
反应性尿路上皮不典型增生:瘤细胞缺乏明显的细胞异型性,常见炎症和出血等反应性背景,可见核分裂像,但通常无非典型核分裂像,CK5/6阳性,P16阴性,HER2/neu阴性,P53通常阴性。
预后:
常弥漫分布,手术难以切除干净;常见复发,25%可发生于浸润性癌
治疗:
膀胱内BCG灌注化疗
参考文献:
Hodges KB, Lopez-Beltran A, Davidson DD, Montironi R, Cheng L. Urothelial dysplasia and other flat lesions of the urinary bladder: clinicopathologic and molecular features. HUM PATHOL 2010;41: 1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