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具

鼻窦炎性息肉

Sinonasal Inflammatory Polyp

更新时间:2017-08-25 09:35:58

概述:

鼻窦黏膜非肿瘤性炎性肿块。

发病部位:大多位于鼻腔外侧壁及筛隐窝,常见双侧鼻腔及副鼻窦累及。

诊断要点:

1. 所有年龄均可累及,常见于20岁以上成年人,5岁以下比较少见。男女发病机率均等。临床表现为鼻塞、流鼻涕及头疼,可见Samter三联征(鼻息肉、哮喘及阿司匹林耐受)。

2. 大体息肉样,质较软,可伴有黏液样外观。

3. 表面被覆完整的纤毛柱状上皮,可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基底膜可增厚及嗜酸性变。

4. 浆液、黏液型腺体减少或缺如,间质水肿,含有混合慢性炎细胞浸润(嗜 酸性、浆细胞及淋巴细胞),伴感染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5. 可见温和的纤维母细胞及小至中等大血管,若出现显著的血管成分,可称为血管瘤性鼻息肉。

6. 继发性改变包括表面溃疡、纤维化、梗死、间质细胞非典型性、肉芽组织、淀粉样物质沉积、骨或软骨化生、腺体增生、肉芽肿的形成等。

7. 部分病例间质可见增大、多形性细胞,胞核染色深,核仁模糊或显著,胞浆嗜酸至嗜碱性,但核浆比不高,被认为是纤维母细胞,常位于损伤区域,特别是形成血栓的血管周围。

8. 形成肉芽肿的原因包括黏液囊肿破裂、胆固醇性肉芽肿及对鼻内注射剂(类固醇)或吸入剂的反应。

鉴别诊断:

1. 感染性疾病:利用光学显微镜及特殊染色识别微生物。息肉内缺乏微生物。

2. 施奈德乳头状瘤:显著的上皮增厚,可见鳞状上皮、移行细胞、柱状上皮及黏液细胞(杯状细胞)。可见上皮内黏液囊肿。内翻性或外生性生长。嗜酸型由多层柱状上皮增殖,伴有大量嗜酸性及颗粒状胞浆。

3. 呼吸上皮腺瘤样错构瘤:由广泛分布的小至中等大腺体增生被间质组织分隔,腺体可见直接与表面上皮连续并内陷入黏膜下层,腺体由多层纤毛柱状上皮组成,并混有黏液分泌细胞(杯状细胞)。腺体周围增厚、嗜酸性基底膜玻璃样变。萎缩的腺体内衬单层扁平至立方上皮。

4. 鼻咽血管纤维瘤:由不等量的平滑肌、不完整的裂隙样血管及致密的间质纤维化构成。

5. 叶状毛细血管瘤:特点是黏膜下叶状或簇状排列的血管,由中心毛细血管及更小的分支构成。中心血管口径大小、形态不一,可呈现鹿角样血管。

6. 异位的中枢神经组织:GFAP染色阳性。

7. 横纹肌肉瘤:在鼻窦是比较常见,表现为弥漫细胞增生,细胞密集区与稀疏区交替分布,后者与黏液间质相关。细胞成分包括小的未分化(原始细胞样)圆形或梭形细胞伴核染色深,浆少。分化的大的圆形至卵圆形细胞伴嗜酸性胞浆。梭形细胞上可见横纹。核的多形性、核分裂像易见及坏死可以帮助诊断。免疫标记Desmin, myoglobin, myogenin阳性。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

大伽病理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广告与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管理 | 网站地图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大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联系电话:13396585932

大伽病理网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9012671号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