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
Oral leukoplakia
更新时间:2017-08-22 16:52:04
同义词(或曾用名):口腔白斑、口腔红斑。
概述:
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可能镜下组织改变并不存在。白斑不能给一个其他特异性诊断名称。常分为2类:均匀一致白色的均匀白斑及有 红斑的非均匀白斑或红白斑。
发病部位: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最常见并伴恶性转变的高风险的部位包括舌的腹面及侧缘、口底及下唇。
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一般大于40岁。男女发病比例约2.3:1。临床表现为白斑或红白斑。
2.大体上表现为薄的白色、灰色或透明的白斑,进展为增厚的白色角化的斑块(可呈波纹状),结节状外观伴表面不规则的疣状改变。多个白色斑块呈疣状改变是增殖性疣状白斑(PVL)的标志,牙龈是PVL的常见发生部位。
3.组织学上根据细胞及分化成熟的异常对异型性进行分级。分化成熟异常体现在滴状皮突、基底细胞极向消失、未见分化成熟伴棘层细胞增多,异型增生从基底或基底层开始。
4.细胞异常体现在核多形性及染色深、大核仁、核浆比高、核分裂增多、异常核分裂像及角化不良。
鉴别诊断:
1. 反应性不典型增生:可见于溃疡周边的上皮,包括口腔溃疡、疱疹病变及外伤性溃疡。固有层浅部中性粒细胞浸润,提示真菌尤其是念珠菌。特殊染色(过碘酸-希夫)可显示表面上皮表层角质中菌丝及孢子。
2. 微浸润性癌:重度异型增生或原位癌应该多切面评估以明确是否有浸润固有层的证据,需要仔细评估上皮与固有层的交界面。若标本是大标本的小部分,建议完整切除予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