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系/淋系肿瘤伴PCM1-JAK2 (暂定类)
Provisional entity: Myeloid/Lymphoid Neoplasms with PCM1-JAK2
查宏斌,陈红梅,夏成青
更新时间:2018-04-23 13:39:00
概述:
WHO分类将这类罕见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作为暂定实体,归属于髓系/淋系肿瘤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PDGFRA、PDGFRB、FGFR1重排,或存在PCM1-JAK2融合基因。其以 t(8;9)(p22;p24)/PCM1-JAK2易位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髓系肿瘤为特征(如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系增生性肿瘤、髓系异型增生/髓系增生性肿瘤,可以急性转化),也有极少病例表现为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或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及形态学
1. 发病中位年龄47岁(12-75岁),男性显著多于女性(27:5)。常表现为肝脾肿大。
2. 血液学表现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有些病例具有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征。外周血可有不成熟粒细胞。常有红系和粒系异型增生,有时原红细胞成片如急性白血病所见。
诊断标准:
1. 髓系增生性肿瘤如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常见红系增生),极少数可为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或T淋巴母细胞肿瘤;
2. t(8;9)(p22;p24)/PCM1-JAK2融合基因或变异融合基因(见下,遗传学)。
以上两项都符合者可确诊。
遗传学
有t(8;9)(p22;p24)/PCM1-JAK2融和基因。少数病例为JAK2与其它基因融合,如t(9;12)(p24.1;p13.2)/ETV6-JAK2 和t(9;22)(p24.1;q11.2)/BCR-JAK2。这些变异融合基因的病例表现较强异质性,可以是髓系或淋系肿瘤,慢性或急性。其中有的表现为BCR-ABL1样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应归为该类。
鉴别诊断:
-
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很多非肿瘤性疾病,如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药物反应、皮肤疾病等,形态学和免疫学与肿瘤性嗜酸性粒细胞相似,病史和遗传学有助鉴别。
-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指: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5×109/L ),原始细胞增高(外周血>2%,骨髓>5%),或有克隆性遗传学证据,但无PCM1-JAK2易位或PDGFRA、PDGFRB、FGFR1重排。
-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这是排它性诊断,定义为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5×109/L )至少6个月,并有器官功能受损,但原因不明(无原始细胞增高、无克隆性细胞或分子遗传学证据)。
-
髓系/淋系肿瘤伴PDGFRA重排、髓系/淋系肿瘤伴PDGFRB重排、髓系/淋系肿瘤伴FGFR1重排:临床表现和形态学有其共同特征,也有不同之处,但最主要是根据各自特异的遗传学异常加以鉴别。
-
慢性髓系白血病或急性白血病(髓系或淋系)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典型的形态学和免疫学特征,或有其特异遗传学异常,无PCM1-JAK2易位或PDGFRA/B或FGFR1重排。
-
血液系统肿瘤伴t(9;12)
(p24.1;p13.2)/ETV6-JAK2 或 t(9;22)(p24.1;q11.2)/BCR-JAK2:少见,有些病例可以看作是髓系/淋系肿瘤伴PCM1-JAK2的变异型,而另一些病例则属于WHO暂定实体BCR-ABL1样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预后:
生存期变化范围很大,无论是慢性期还是急性期,从数天、数周到数年
治疗:
对JAK2抑制剂治疗可能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