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Immune Complexes(MPGN-IC)
更新时间:2018-04-16 13:59:34
同义词(或曾用名):叶状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概述:
诊断要点:
1. 占儿童及成人活检肾炎的3%,主要发生于7-30岁,< 2或> 50岁罕见,男女发病无性别优势,临床可见蛋白尿、血尿及高血压,可见肾静脉血栓。
2. 大体上可见苍白肾,晚期可见小颗粒状肾。
3. 组织上呈叶状及富于细胞,血管壁增厚及系膜物质增多。系膜细胞迁入血管壁周围(GBM及内皮细胞之间),部分或环周受累,产生“电车轨道”或继发于基底膜合成的基底膜双层(PAS及银染易于识别),伴(或无)内皮下免疫沉积(PAS阳性,JMS非嗜银及三色染色示嗜品红)。或伴硬化性系膜结节,约20%可见新月体出现,或伴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有时可见毛细血管腔内免疫复合物玻璃样聚集。III型银染显示缺损的GBM伴破坏呈“口咬”样或“鞋钉”。不同程度间质纤维化伴小管萎缩、炎症及水肿改变,间质泡沫细胞浸润,红细胞管型可见,非特异性血管改变。
4. 免疫荧光 MGN I型的血管壁及系膜可见经典C3,亦可见颗粒状C3、IgG及早期补体(C1q 及C4),高倍镜下免疫荧光可见轨道模式。MPGN III型具有相似的改变,约50%病例存在IgG及C3,约50%仅显示C3(因此被归入“C3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病”)。
鉴别诊断:
1. 致密沉积疾病(DDD)电子显微镜显示高电子致密沉积物,免疫荧光显示小管基底膜沉积,少数可见显著免疫球蛋白(10%)。
2. 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 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可见PAS阳性的假性血栓,可见冷球蛋白。
3. 感染性疾病 病史、体格检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细菌、病毒或其他。
4. 系统性红斑狼疮 ANA及抗双链DNA抗体阳性,免疫荧光显示“满堂亮”染色模式,颗粒状TBM沉积,电子显微镜可见管网状结构及排列有序的沉积。
5. Sjögren综合征 ANA、SSB/La(特异性高)及 SSA/Ro阳性。
6.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GBM双轨但缺乏免疫球蛋白沉积(除了IgM),内皮下电子透明絮状物沉积而非电子致密沉积。
7. α-1抗胰蛋白酶(A1AT)缺陷 发展为MPGN之前可见严重肝脏疾病或肝硬化,内皮下可见A1AT沉积及PiZ蛋白,肝移植之后肾小球损伤可能会逆转,多数病例可见异常表型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ZZ(PiZZ),PiMM具有正常蛋白酶抑制剂(Pi)表型。可发生于儿童早期,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随着年龄的增长,严重程度加重。
8. 慢性/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GBM显著双轨症(移植性肾小球病),最少量的Ig及C3沉积及电子致密沉积,常见C4d沉积于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及供体特异性抗体。
9. 慢性肝病 由于补体异常导致的MPGN,沉积常为电子透明(类似脂质),非免疫沉积。
10. 异常蛋白血症 轻链沉积导致GBM增厚,补体染色阴性,因为无免疫复合物沉积。重链沉积可见单一重链(γ为主,,少数为α),或伴补体着色(C3及C1)。纤维性肾小球肾炎以多克隆IgG及补体为主,系膜及GBM的纤维(16-24 nm)方向随机。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Immunotactoid glomerulopathy)可见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及直径30-50 nm的管状纤维结构 。无定形淀粉样物常呈典型刚果红阳性。
11. IgA肾病及Henoch-Schönlein紫癜 可见MPGN型模式,IgA、C3阳性,C1q很少阳性,lambda阳性更常见。
12. 肿瘤相关肾小球肾炎 白血病及淋巴瘤(有时伴冷沉球蛋白血症)、癌、肉瘤、Wilms瘤相关,恶性肿瘤治疗后MPGN可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