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具

血管中心性胶质瘤

Angiocentric glioma

夏成青

更新时间:2023-11-20 10:06:36

概述:

弥漫浸润的胶质细胞增生,细胞细长、双极性,形态温和,无异型,最少部分区域呈血管周围聚集。所有病例均具有MYB改变,其中绝大部分具MYB::QKI融合,余病例通常具其它MYB改变,CNS WHO 1级。

诊断要点:

1.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平均发病年龄13岁(2-79岁),主要在大脑皮质,脑干发现的病例呈上升趋势,临床常表现为慢性难治性癫痫发作,头痛和视力障碍也是常见症状。

2. 大体检查显示肿瘤浸润性生长,侵犯周围组织,使白质与灰质区界限模糊,切面质地不一,硬、软或胶样,可有囊性变。

3. 典型形态学特征是形态一致的双极梭形细胞,围绕各种口径的血管周围呈放射状排列,或沿血管轴纵向形成单层或多层袖套样结构。 有些病例黏液状和微囊性改变可能很明显。
4. 细胞呈梭形,细胞核细长,染色质颗粒状。在大多数病例中有丝分裂稀疏,仅少数病例有明显有丝分裂活性。
5. 梭形细胞成分可广泛渗透到脑实质中,细胞疏密不等,可形成致密交叉束状结构,似神经鞘瘤样结节,并在软脑膜下聚集成水平或垂直栅栏样排列。
6. 肿瘤内陷入的神经元细胞没有明显的畸形。
7. 有些病例含有上皮样成分,这些上皮样成分可能会见到内部呈颗粒状的核旁圆形结构,相当于室管膜瘤中EMA阳性微层状结构。
8.没有微血管增生,无坏死。
9. 有少数增殖活性增加和其它间变性改变的病例报道,但临床意义尚不确定。

诊断标准:

必要条件

  1. 胶质细胞弥漫增生,局灶以血管为中心形态学模式
  2. 形态一致的梭形细胞,免疫组化和/或超微结构显示星形细胞和室管膜分化
支持条件
  1. 无间变形态
  2. MYB改变
  3. DNA甲基化普符合弥漫性胶质瘤,MYBMYBL1改变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GFAP恒定阳性.最少部分区域EMA呈胞质颗粒状或环状阳性,血管周和软脑膜下上皮样成分EMA膜阳性。不表达神经元标记,多数病例OLIGO2阴性。Ki-67指数通常<5%,少数达10%。

分子标记:

几乎所有病例(99%)表现为MYB重排或拷贝数变化(缺失或扩增);大多数重排为MYB::QKI(占87%),其它重排伴侣包括PCDHGA1。无TP53、ATRX、IDH1/2、H3等基因突变。

鉴别诊断:

1. 室管膜瘤:多数呈实性及非浸润性。

2. 室管膜下瘤:非浸润性,结节状结构,无血管中心性排列。

3. 浸润性星形细胞瘤:无血管周围假菊形团或软膜下柱状细胞垂直排列,多数IDH1阳性,部分ATRX缺失。

4. 星形母细胞瘤:实性及非浸润性,血管周围假菊形团由伴肥胖突起的上皮细胞组成,致密血管硬化。

5. 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双相结构伴嗜酸性颗粒小体及Rosenthal纤维。

6. 神经节细胞肿瘤:细胞学异常的神经节细胞,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

预后:

惰性经过,对放疗不敏感。大多数病例手术切除可治愈,复发少见。无明确预后及治疗敏感性预测指标。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

大伽病理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广告与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管理 | 网站地图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大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联系电话:13396585932

大伽病理网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9012671号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