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具

脾脏边缘区淋巴瘤

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 SMZL

查宏斌

更新时间:2018-09-30 13:29:00

同义词(或曾用名):脾脏淋巴瘤伴循环绒毛淋巴细胞(SLVL)

概述:

SMZL是惰性B细胞淋巴瘤,由小淋巴细胞组成,以微小结节状浸润,围绕并取代白髓淋巴滤泡,侵犯套区,呈现出边缘区分化特点并累及红髓,可见到散在的转化细胞。外周血常出现特征性的绒毛淋巴细胞。

发病部位:脾脏,常累及脾门淋巴结。骨髓几乎总是被侵犯,外周血常有循环瘤细胞。

诊断要点:

1.多数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临床表现为惰性,可出现发热、盗汗等症状。主要体征为脾大。常有贫血、血小板或白细胞减少。
2.脾肿大。脾脏白髓滤泡增生,低倍镜下肿瘤呈现微结节状侵润。小圆形肿瘤细胞围绕并取代滤泡,侵犯套区致其消失,常累及红髓。滤泡表现为双相性,中心由小淋巴细胞组成,外周则有中等大小细胞和散在较大转化细胞组成,其染色质现对较稀疏,胞浆较丰富淡染,类似边缘区细胞。在红髓,肿瘤细胞常形成小结节,偶而成片,并有窦内侵犯。
3.外周血常有少量循环肿瘤细胞,含较丰富胞质或极性绒毛。流式细胞易检测出B细胞克隆。
4.骨髓累及率很高,借助免疫组化(CD20),容易发现早期的瘤细胞呈现局灶聚集和特征性窦内侵犯。
5.诊断常可根据外周血、骨髓,免疫分型和染色体异常并结合临床(如脾大)作出 。
6.大部分病例有遗传学异常。主要的畸变包括3q和12q增加,7q和6q缺失,8q,1q和14q易位。
7.近半数病例有IgVH基因突变,其中少数伴BCL-6基因突变。MYD88一般无突变。

分子标记:

主要的畸变包括3q和12q增加,7q和6q缺失,8q,1q和14q易位。半数病例有IgVH基因突变,其中少数伴BCL-6基因突变

鉴别诊断:

  1. 毛细胞白血病(HCL: HCL细胞在外周血和骨髓可类似SMZL细胞,但前者具特有的免疫表型:CD103+,CD25+,CD11c+,CD22+,TRAP+,Annexin A1+,cyclin D1+ (部分细胞)。骨髓呈间质侵润,不形成实性结节。免疫组化CD20染色强阳性,细胞形态似“煎鸡蛋”。脾脏红髓弥漫累及并出现特征性的“红细胞湖泊”。
  2. 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可分类(包括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脾脏弥漫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在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上与SMZL有重叠,但前者在脾脏弥漫侵犯红髓,多数CD103+,常CD25-;后者主要侵犯白髓,通常CD103-,少数CD25+。脾弥漫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系少见肿瘤,定义不确定,属临时分类。其特征是弥漫侵犯红髓,也可累及外周血和骨髓(包括血窦)。免疫表型为:CD20+,CD103-,CD25-, CD11c-,CD5-,CD23-。其以侵犯红髓为主的特征有助于与SMZL区分。
  3.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SMZL伴有浆细胞分化时常难以与LPL鉴别。LPL常由小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并有较高的血清单克隆免疫蛋白(粘稠血症),骨髓呈间质片状侵润,脾可广泛累及红髓,缺乏边缘区分化,分子检测有MYD88突变。细胞遗传也有助鉴别:6q缺失多见于LPL, 7q缺失和3q增加多见于SMZL。
  4.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MALT淋巴瘤累及脾脏时可呈结节状增生,类似SMZL,但有脾外的MALT淋巴瘤病史,骨髓累及时一般不侵犯髓窦。可有t(11;18)。
  5. 滤泡淋巴瘤(FL:与SMZL相似,累及脾脏白髓呈结节状,但具特有免疫表型:CD10+, Bcl-6+,Bcl-2+,并有t(14;18)。
  6. 套细胞淋巴瘤(MCL:累及脾脏白髓呈结节状增生,但细胞形态大小一致,CD20和CD5共表达,cyclin D1阳性。
  7.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细胞,胞浆少,染色质分布不均呈块状。免疫表型为CD20和轻链弱阳性,并合表达CD20、CD5和CD23。SMZL则强表达CD20和轻链,需注意的是,有报道极少数病例可以CD5+。

预后:

临床过程惰性,10年生存率67-95%。10-15%病例可能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情进展快。

治疗:

对无临床症状患者,可随访观察。脾切除曾是首选,但近年已改用rituximab。如系丙型肝炎导致,抗病毒为首选。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

大伽病理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广告与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管理 | 网站地图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大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联系电话:13396585932

大伽病理网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19012671号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