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占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6-10%,患者多数见于10-15岁,男女发病之比约1.3-1.4:1。临床表现痛性增大性肿块。
2. X线显示溶骨性及破坏性改变,边界不清,皮质穿透可形成较大的软组织病变,骨外的肿瘤常侵蚀皮质外表面呈“蝶形”骨。CT显示大的破坏性骨内病变及向软组织延伸。
3. 大体上呈灰白色、鱼肉样,常穿透皮质及骨膜,形成软组织肿块,其周围可见假包膜。常可见出血及坏死区域,薄层反应骨顶起骨膜,下方骨组织被侵蚀及破坏。髄内肿瘤边缘界限欠清。
4. 镜下肿瘤细胞呈片状及不规则岛状(被致密纤维组织分隔),肿瘤细胞为成熟淋巴细胞的1-2倍,胞浆稀少。细胞可见卵圆形胞核,染色质细腻、分散,核仁小,亦可见透明或嗜酸性胞浆。偶见肿瘤细胞增大、胞核轮廓不规则及核仁显著。
5. 显示神经分化包括器官样生长,可见菊形团。肿瘤细胞胞核可出现明显神经分化,胞核轻微拉长并深染。
6. 部分病例肿瘤细胞岛可显示栅栏状及条索状(造釉细胞瘤样亚型),核分裂可不常见或大量呈现,可见广泛坏死。
1. 恶性淋巴瘤:大细胞淋巴瘤的细胞常大于EWS/PNET的细胞,大细胞淋巴瘤的细胞胞浆丰富,胞核不规则、核裂可见及多叶。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由均匀一致圆形细胞组成,常混合良性淋巴细胞,可表达CD99但FLI-1阴性及TdT阳性。淋巴瘤细胞表达淋巴标记及细胞染色质边集,缺乏细胞连接,常无糖原。恶性淋巴瘤相关的染色体异位与尤文肉瘤/PNET不同。
2. 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的CD99及FLI-1呈阴性,而N-MYC扩增。可见神经纤维网及神经节细胞分化,具有染色体1p的缺失,无染色体22号相关的易位。
3. 小细胞骨肉瘤:EWS可出现反应性编织骨,需要观察边缘是否有骨母细胞衬覆。
4. 间叶性软骨肉瘤:含有软骨分化的区域并混合恶性小圆形细胞成分,呈结节状结构及显著血管成分(常呈血管外皮细胞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