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
中枢神经骨软骨肿瘤
英文名称:
Osteocartilaginous Neoplasms
概述:
颅骨及脊椎的原发性肿瘤,包括骨、软骨或脊索样组织,可见骨肉瘤(骨形成的恶性肿瘤)、尤文肉瘤(EWS)、软骨肉瘤(含有透明软骨的恶性肿瘤)及脊索瘤(脊索起源的低级别恶性肿瘤)。
发病部位:
骨肉瘤位于脊椎及颅骨;EWS位于脊椎管及颅骨,偶见于硬膜内;软骨肉瘤多数位于颅骨;脊索瘤位于中轴骨及中线颅骨(骶骨>斜坡)。
诊断要点:

1. 不常见,骨肉瘤主要位于20岁之前,男性多见;EWS发病高峰为20岁,男性轻微增多;软管肉瘤位于成人及儿童,男性多见;脊索瘤发病高峰为50及60岁,亦是男性多见。

2. 临床表现:

骨肉瘤可见病理性骨折及疼痛;

EWS可见发热、白细胞增多及血沉加快;

软骨肉瘤可见依据部位而定的占位效应;

脊索瘤可见的头痛、视觉障碍(斜坡肿瘤),亦可见疼痛及病理性骨折(脊柱肿瘤)。

3. 大体特点:骨肉瘤及软骨肉瘤可见多结节、肉样及灰白色,部分可见出血及坏死;EWS界限不清,有时可见与之相关的软组织肿物,灰黄色、软的及坏死性组织;脊索瘤可见实性质硬的多结节肿物,蓝灰色、透亮有光泽,可见出血。

4. 组织学:骨肉瘤可见恶性细胞伴粗糙、蕾丝样骨组织(类骨质),可含有恶性表现的软骨或纤维母细胞,亚型可见成骨细胞型、成软骨细胞型、纤维母细胞型及混合细胞型,部分肿瘤可见破骨样巨细胞,不同程度的多形性,常见不典型核分裂及坏死。

5. EWS可见一致深蓝色细胞伴胞浆边界不清,大圆形胞核伴均匀分散的染色质,核分裂活跃,可见坏死及菊形团样结构(有时呈Homer Wright菊形团),精细纤维间隔但缺乏细胞外基质。

6. 间叶性软骨肉瘤可见血管外皮细胞瘤样组织伴小的、圆形、卵圆形或梭形细胞,核浆比高,鹿角样血管,可见透明软骨岛(软骨静止期→增殖期→肥厚期),软骨岛中心可见钙化或骨化。

7. 传统性软骨肉瘤呈叶状结构,透明软骨伴大的软骨细胞,嗜碱性基质中均匀分布,可见细长的软骨细胞,亦见核多形性、多核细胞及核分裂少见。

8. 脊索瘤叶状结构被纤维血管带分割,肿瘤细胞呈索状及巢状,蓝色黏液性基质,小且圆形胞核伴大量泡状胞浆,少数可见核分裂及多形性核(恶性转变),软骨亚型伴软骨组织,上皮标记阳性,有时可见显著不同程度多形性,位于骶骨的肿瘤中35%可见坏死。

9. 化学染色EWS的PAS-D胞浆阳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骨肉瘤的类骨质免疫标记识别作用不大。EWS的CD99胞膜阳性,vimentin及局灶角蛋白阳性。软骨肉瘤的S100及D2-40阳性,EMA、brachyury 及Cytokeratins均阴性。脊索瘤的brachyury、CK8、CK18、CK19、EMA及S100均阳性,D2-40阴性,分化差的亚型可显示核INI1表达缺失。间叶性软骨肉瘤的EMA、desmin部分阳性,INI1保留,圆
鉴别诊断:

1. 需要与骨肉瘤鉴别的病变:纤维异常增殖症、骨母细胞瘤、应力性骨折(骨样及编制骨小梁平行排列,骨肉瘤排列紊乱,缺乏核不典型及不典型核分裂)及EWS(小细胞骨肉瘤多形性明显)。

2. 需要与尤文肉瘤鉴别的病变

1) 淋巴瘤及白血病:前B细胞淋巴瘤可含有菊形团及PAS、CD99阳性,少数波形蛋白及角蛋白阳性,CD79-α(+), CD43(+), TdT(+), CD10(+), CD34(+),约90%可见IGH基因重排。

2) 小细胞骨肉瘤:可见类骨质及骨组织。

3)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大细胞伴显著嗜酸胞浆,大部分CD99阴性及肌抗原阳性。

4) 间叶性软骨肉瘤:可见软骨组织。

5) 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元标记阳性。

6) 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形细胞肿瘤:t(11;22) (p13;q12)及EWSR1-WT1基因融合,可见上皮、间叶性、肌源性及神经标记阳性,促纤维性间质。

3. 需要与软骨肉瘤鉴别的病变:脊索瘤显示大量胞浆空泡,组织碎片伴多边形细胞;转移性腺癌显示上皮特征。

4. 需要与脊索瘤鉴别的病变

1) 软骨肉瘤:可见更多的软骨组织,核brachyury、EMA及keratins均阴性。D2-40阳性,而脊索瘤呈阴性。

2) 产生黏液的转移性腺癌:缺乏叶状结构,可见更明显的不典型、核分裂及坏死,Brachyury阴性。

3) 脊索样脑膜瘤:可见漩涡状及核内假包涵体,D2-40阳性,Brachyury阴性,SSTR2A膜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