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生于儿童及年轻人,临床常见癫痫,及脊椎肿瘤相关的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
2. 大体:常呈不连续散在分布,肿瘤延软脑膜生长,约50%的肿瘤出现囊性变;
3. 肿瘤实体成分通常位于蛛网膜下腔,呈簇状或巢状结构,可见多形性及巨细胞以及大的脂质细胞(可以少见或缺如);
4. 可见嗜酸性颗粒小体;
5. 网织纤维围绕单个细胞或细胞簇分布,可见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少数病例可见神经节细胞,极少数病例可见黑色素性肿瘤细胞,肿瘤偶见Rosenthal纤维;
6. 可类似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浸润性生长,部分病例可见钙化;
7. 间变性特点:具体分级标准(III级或IV级)尚未确立,但高级别病变显示:细胞丰富、多形性减少、细胞更趋于上皮样而非梭形(与II级相比)、核分裂增多(≥ 5/10 HPF)、血管增生及坏死(部分病例)及伴上皮样细胞成分(部分肿瘤)。
8. 组织化学:单个细胞或细胞簇周围网状蛋白特殊染色阳性,嗜酸性颗粒小体PAS阳性。
1. 胶质母细胞瘤:常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密度更高,常无束状排列结构,很少嗜酸性颗粒小体,伴有EGFR扩增或IDH1/2突变;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常见均匀一致的小圆细胞,多形性不如WHO III 级的PXA明显。
2. 神经节细胞肿瘤:异形的神经节细胞,非多形性神经胶质成分,部分可见微囊形成,脂质细胞及黄色瘤细胞缺如。
3. 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伴退行性不典型性:微囊成分伴黏液基质,致密成分伴双极细胞,多形性不显著,可见多核细胞,纤维性明显,亦见Rosenthal纤维及黏液背景,毛样细胞伴双极胞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