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组织学上可见汇管区结节状炎症改变,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组成,部分病例可见界板炎(类似慢性肝炎)。
3. 胆管基底膜破坏,胆管上皮大小不规则、胞核呈假复层及空泡状,及胞浆肿胀,最终小叶间胆管缺失。
4. 可见淋巴细胞性胆管炎,可出现肉芽肿,胆小管反应性改变。
5. 纤维化始于汇管区,之后形成汇管区-汇管区桥接,肝硬化为胆道模式,呈不规则七巧板样结节状。
6. 可见慢性胆汁淤积,邻近汇管区的肝细胞肿胀及稀少,肝细胞内铜沉积。
1.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男性为主,与慢性炎症性肠病有关,AMA阴性及具有特征性的胆管造影。
2. 大胆管梗阻 AMA阴性,缺乏PBC的胆管病变。
3. 药物诱导性胆汁淤积/胆管受损 药物服用史。
4. 感染 特殊染色可排除感染。
5. 结节病 系统性受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升高。
6. 慢性病毒性肝炎 常见胆管受损及淋巴细胞性胆管炎,尤其在丙型肝炎中,AMA阴性及病毒血清学呈阳性。
7. 自身免疫性肝炎 缺乏汇管区大量炎症、胆管受损或淋巴细胞性胆管炎,显示更多的小叶性炎症或伴肝细胞坏死,转氨酶常显著升高。
8. 自身免疫性肝炎-PBC重叠综合征 少于10%的PBC患者,实验室检查及组织学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炎及PBC的特点。可使用乌索脱氧胆酸(UDCA)和免疫抑制联合疗法。
9. 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MA阴性的PBC AMA阴性,但组织学类似P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