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 2)
作者:
夏成青
英文名称: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同义词(或曾用名):
宫颈中度鳞状上皮异型增生、 CIN 2 级
概述:
HPV感染驱动的宫颈鳞状上皮全层异型增生,基底样细胞和/或核分裂活跃超过上皮下1/3,但表层有分化成熟。
诊断要点:

1. 多见于青年及中年女性,无症状,常因健康体检而发现;

2. 镜下显示全层细胞核异常,表现为核增大,染色质粗糙,膜不规则,核浆比例增加,有丝分裂活动延伸至上皮下1/3以上;

3. 表层细胞有胞浆分化,表现为最上层细胞与最下层细胞有明显胞质增多或出现挖空改变,该形态可与CIN 3鉴别;

4. 可见不典型的有丝分裂象遍布上皮层,有时可达上皮表面;

5. 有些病例基底样细胞增生虽然局限于下1/3层,但底层出现显著的核异型细胞或非典型核分裂像,仍然可诊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 2)。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有下列形态学变异型:角化型、多形性、乳头型、薄层型

角化型:与传统的基底细胞样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不同,表层细胞显示分化趋势伴明显的角化现象,但缺乏LSIL的挖空细胞。

乳头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可呈乳头状结构,表现为纤维血管轴心表现被覆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但缺乏间质浸润。

多形型:鳞状上皮呈明显的多形性,但缺乏间质浸润。

薄层型:鳞状上皮细胞<10层。


诊断的基本条件:全层细胞异型,基底样细胞和核分裂活动超过上皮1/3,表层细胞与基地细胞相比具明显胞质增多或挖空现象。

图片:

CIN 2级(薄型)基底样细胞增生达中1/3层伴异型,核分裂明显增多,但表层细胞分化成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p16免疫组化染色呈块状/片状(水平线上至少连续6个细胞)阳性,阳性细胞超出上皮下1/3层,可用于LSIL、萎缩、修复性改变。
鉴别诊断:

1. 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基底样细胞和核分裂活动超过上皮1/3或底层具有显著核异型细胞或不典型核分裂像等均可与LSIL鉴别。鉴别困难病例可行p16免疫组化染色,块状阳性支持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

2. 宫颈萎缩:鳞状上皮变薄,细胞无异型或异型轻微,基本不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p16染色阴性。

预后:
30-50%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包括CIN 2和3级)病例可自发消退或变为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CIN 2消退率更高。如不治疗每年有0.5-1%病例进展为浸润性癌。
治疗:
病变充分切除可治愈。
参考文献:
WHO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 2020年 第五版